鯖魚別名“青花魚”,俗稱鮐魚、青花魚、油胴、青鲇。是一類很罕見的食用魚,從屬于鱸形目鯖亞目鯖科鯖屬,出沒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左近,喜群居。漁期普通春汛為4~7月份;秋汛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撈;此種魚類散布廣、生長快、產量高。
鯖魚屬肉食性魚類,喜歡棲息于硅藻豐厚的中下層水域,掠食舉措粗獷,通常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為食。但同時也是海鳥、陸地哺乳植物和大型肉食性魚類等更高一層食物鏈上生物的次要食物。因而經常步伐分歧地聚群巡游,以此來抵擋捕食者。
食材檔案
中文學名:鯖魚
拉丁學名: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別稱:青花魚、油胴魚、花池魚、花巴、花鳀、青占、花鯡、花仙、鮐鲅魚
界:植物界
門:脊索植物門
綱:硬骨魚綱
目:鱸形目
科:鯖科
屬:鮐屬
散布: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域
我們罕見的鯖魚一共有三種:
大西洋鯖魚(Scomber scombrus)又俗稱挪威鯖魚、波士頓鯖魚,英文俗名Atlantic mackerel或Common mackerel。次要散布于北大西洋兩側溫帶和熱帶海域,背部有明晰的深藍色線狀條紋,身體細長,腹部灰白色,體長可達50厘米。市售大西洋鯖的體型都較大,由于生活在冰冷水域,脂肪含量較高。
白腹鯖(Scomber japonicus),又俗稱日本鯖魚、真鯖,日文名マサバ,英文俗名Pacific chub mackerel。普遍散布于全球亞寒帶、溫帶水域,比方日本海、朝鮮半島,中國東海,美國和加拿大。背部有不規則青綠色斑紋,腹部雪白無斑點,體長可達50厘米。漁獲量不高,價錢絕對貴一些,脂含量和大西洋鯖類似。
花腹鯖(Scomber australasicus)又俗稱澳洲鯖,芝麻鯖,英文俗名spotted chub mackerel。次要散布于日本南部至澳洲和新西蘭的太平洋寒帶、亞寒帶海域。魚體橫截面更接近圓形,最明顯的特征是腹部分布著淡灰色斑紋和斑點,就好像芝麻普通,芝麻鯖也由此得名。體長可達45厘米。由于生活在寒帶海域,脂含量比下面兩種鯖魚低,口感略遜色,產量較大。
鯖魚的成效與作用
1.鯖魚魚肉入藥,性味甘平,有滋補健壯之功,用于醫治慢性胃腸道疾病、肺癆損傷、神經衰弱等。
2.鮐魚的心含細胞色素C、維生素C等,胃粘膜含通明質酸酶、維生素B12等,胰腺含胰島素,精巢含魚精蛋白,卵含磷脂、固醇、神經磷脂等,肝含維生素A、D等。
3.魚油中富含EPA、AA、是避免動脈硬化,避免腦血栓及心肌堵塞等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成分。
鯖魚的食用忌諱
鯖魚必然要吃新穎的,一經隔潮(死亡工夫超越2天),魚體內會發生過量組織胺,能惹起食物中毒,中毒癥狀:食后30min到3h內,顏面及上半身潮紅,呈現酒醉反響,心悸、頭痛或呈現蕁麻疹,但體溫正常,無瀉下、腹痛表示。
怎樣挑選鯖魚
先看鯖魚的眼睛,要亮堂通明不成混濁的。普通當魚的眼睛變得混濁不清的時分就標明該魚避免的工夫曾經很久了,就不新穎了,所以在挑選的時分要先看眼睛。鯖魚扁身的比圓身的好吃:扁身的鯖魚是日本鯖魚體型大,肥滿度高,滋味也好一些。
接著不雅看魚身能否完好,身上的鱗片能否出現零落的形態,若有零落,就證明該魚不新穎了。用手指輕觸魚肉,假如魚肉因而下陷并且沒有彈回原樣,表示曾經不新穎了,若有彈性則證明此魚是新穎的。
鯖魚的做法
鯖魚的口感其實十分共同,少量的慢速紅肌使得魚肉有著紅肉般的緊致口感。此外,魚體內的脂肪含量也非常豐厚,所以十分合適煙熏或直接烤制。
將鯖魚肉埋入食鹽中腌制幾個小時,然后用食醋持續腌漬。依據魚肉的大小以及魚脂的薄厚,食醋的浸泡工夫也會有所不同,普通需求浸泡好幾天賦可以用來捏制壽司。經過長工夫浸泡和熟成之后,魚肉的風味到達高峰。
日式鹽烤鯖魚
主料:
鯖魚2片
輔料:
白蘿卜1根
調料:
食鹽過量、醬油過量、胡椒粉過量、橄欖油過量
步驟:
1.將青花魚片洗凈,用廚房紙巾吸干水分后,兩面撒上胡椒鹽腌5分鐘擺布
2.在腌魚的工夫里,可以將白蘿卜擦成泥
3.橄欖油熱了后,將魚皮的那面向下放入鍋中,強火煎3分鐘擺布
4.將魚翻面,再煎2分鐘擺布即可
5.吃的時分,將鮮檸檬擠在魚上,白蘿卜泥中倒入醬油,用魚肉沾著吃即可
醬燒鯖魚
主料:
青花魚
輔料:
豆瓣醬、白酒、蔥姜蒜、醋、鹽
步驟:
1.鮐鲅魚取出內臟洗凈
2.在魚身兩邊各劃上幾刀
3.豆瓣醬加過量清水拌勻
4.蔥切段,姜、蒜切片
5.熱鍋下油,放入鯖魚
6.鯖魚兩面都煎一下、參加白酒
7.在參加蔥姜蒜,醋,豆瓣醬,美極鮮,鹽,清水炒勻,大火燒開
8.蓋蓋小火燉12分鐘
9.再轉大火收汁,關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