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泥鰍普遍散布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散布各地。北方散布較多,南方不罕見。全年都可采收,冬季最多,泥鰍捕獲后,可鮮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養分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反,無論表面,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泥鰍的品種
我們罕見的泥鰍養殖種類次要有兩種,一種是真泥鰍,也叫青鰍或圓鰍。身體呈長筒狀,鱗極粗大,體色依據環境而定,普通呈青色或青灰色,由于個頭小,也常被老百姓稱為野生泥鰍,在我國東部南北各水系均有散布。但由于青鰍產量較低、生長速度慢、產卵量低、起捕率低的特點,在我國的養殖量較少。
真泥鰍,也叫青鰍或圓鰍。
在我國養殖量較大的是大鱗副泥鰍,有些中央也叫大泥鰍、黃板鰍。大鱗副泥鰍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型較真泥鰍大,呈扁平狀,體色偏黃。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曾經對大鱗副泥鰍停止選育,培育出了生長速度快,更合適養殖的種類,隨后在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市推行開來。
大鱗副泥鰍,有些中央也叫大泥鰍、黃板鰍。
泥鰍養分剖析
泥鰍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品種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人體抗血管衰老,故無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和豆腐同烹,具有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使用于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
泥鰍合適人群
1、普通人群均可食用
2、特別適合身體虛弱、脾胃虛寒、養分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長發育;
3、適合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更適合,可促進黃疽和轉氨酶下降;
4、適合陽痿、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
泥鰍食物相克
1、泥鰍不宜與狗肉同食;狗血與泥鰍相克:陰虛火盛者忌食;
2、螃蟹與泥鰍相克:功用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3、毛蟹與泥鰍相克:同食會惹起中毒。
泥鰍保鮮辦法
買來的泥鰍,用清水漂一下,放在裝有大批水的塑料袋中,扎緊口,放在冰箱中冷凍,泥鰍長工夫都不會死掉,只是呈冬眠形態;燒制時,取出泥鰍,倒在一個冷水盆內,待冰塊化凍時,泥鰍就會復生。
泥鰍的做法
泥鰍豆腐煲
用料:
取泥鰍150克,豆腐1盒,蠔油25克,醬油25克,白糖6克,胡椒粉2克,蔥花5克,生姜末5克,香菜25克,黃酒20克,精制植物油300克,濕淀粉10克,鮮湯250克。
制造辦法:
1、先將豆腐切方丁,放入沸水鍋中,熄火浸3分鐘備用。
2、泥鰍宰殺后剪去頭、尾,剖腹去腸,用沸水沖一下,再用絲瓜筋或布抹去魚身粘液,洗凈,放人碗中,加黃酒、醬油拌一拌待用。
3、起油鍋燒至七成熱,將泥鰍投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
4、原鍋留少許油,下蔥花、生姜末煸香,放入豆腐、泥鰍,噴酒,加鮮湯,滾燒至豆腐起孔,放入蠔油、白糖、醬油、味精,燒滾,淋濕濕淀粉勾薄芡,盛入放好香菜的熱煲中,撒上胡椒粉,蓋上煲蓋即成。
特點:為豆腐軟嫩入味,泥鰍肥鮮,補中益氣,清熱利尿。
紅燒泥鰍
資料:
泥鰍300克、蔥、姜、蒜過量
調味料:
植物油2勺、黑胡椒1勺、五香粉1勺、料酒3勺、耗油2勺、生抽2勺、生粉1勺、糖1勺、高湯、鹽、雞精過量
做法:
1、泥鰍洗凈,晾干多余的水份;姜切片,蔥切段,大蒜頭去皮、洗凈;
2、在泥鰍中參加黑胡椒、五香粉、耗油、料酒、耗油、鹽、雞精、生粉拌勻,靜置20分鐘;
3、鍋燒熱參加植物油至7成熱,放入姜片、大蒜頭炒香;
4、放入腌制好的泥鰍,小火煎制便面有點焦黃;
5、倒入高湯、生抽、糖改小火悶燉40分鐘;
6、待湯汁快干時,參加鹽、雞精、蔥葉,悶5分鐘即可。
留意:
制造泥鰍必然要留意火候,燉的時分必然要小火慢燉,這樣泥鰍才不會散。買泥鰍的時分必然要選擇活的,死當時的泥鰍不單影響口感,并且能夠發生毒素,對身體安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