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蟲子,吃過各種豬腸、雞腸、鴨腸,但是你吃過海腸嗎?海腸的樣子長得像無刺的海參,因而又有“裸體海參”和“海底冬蟲夏草”的稱號。海腸,它貌不驚人甚至有點“嚇人”,但是它的滋味與養分卻一級棒。明天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海腸的養分價值、海腸的烹飪技巧以及海腸的做法。
單環刺螠,俗名:海腸、海腸子。海腸是一種長圓筒形的軟體植物,軟乎乎地蠕動,渾身無毛刺,淺黃色。海腸不但長得像裸體海參,其養分價值比起海參也不遜色。海腸在膠東漁民中又稱“海雞子”,海地瓜。
海腸的產地散布
海腸散布于俄羅斯、日本、朝鮮和我國渤海灣等,是我國南方沿海泥沙岸潮間帶下區及潮下帶淺水區底棲生物的罕見種,不吸血。多年來,人們都把它當作“魚餌”運用,真正把它用來制肴不外幾十年的歷史。在亞洲,韓國人是最喜歡吃海腸(개불)的,但是韓國的產量很低,供不該求,致使于價錢是中國的幾十倍。而日自己依然延續著用海腸做誘餌的傳統。
海腸的養分價值
海腸集體肥大,肉味鮮美,體壁肌富含蛋白質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自古以來,在我國、日本和朝鮮沿海均作為寶貴的海鮮食品, 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人們的傳統做法只食用其體壁,而廢棄內臟,菜肴俗稱海腸子。但有研討發現,單環刺螠廢棄內臟蛋白質含量為18.25% ,脂肪含量為0.12%,總糖含量為4.09% 并且含有豐厚的Ca、Mg、Fe、Zn等元素;也含有豐厚的EPA、DHA 和DPA 。
海腸與沙蟲的區別
方格星蟲(Sipunculus nudus),又稱為光裸星蟲,俗稱“沙蟲”。它的外形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體長約10~20厘米,且渾身光裸無毛,體壁縱肌成束,每環肌交織陳列,構成方塊格子狀斑紋,方格星蟲雖然沒有海參、魚翅、鮑魚的寶貴,但滋味鮮美脆嫩,為海參、魚翅所不及。生長在沿海灘涂,由于對生長環境的質量非常敏感,一旦凈化則不克不及成活,因此有“環境標記生物”之稱。
區別:海腸比沙蟲肥一些,其它無異。
海腸的做法
海腸必需是活的,用剪刀將海腸中間帶刺的局部剪掉,把內臟和血液洗凈。在韓國料理中,多以殺生的烹調辦法加工海腸。用剪刀將海腸中間帶刺的局部剪掉,把內臟和血液洗凈,再配以新穎的蔬菜,蘸著香油、食鹽等調料食。
海腸在炒時舉措要快,以免變老。海腸的烹調辦法也很多,用海腸子配以頭刀韭菜制造的“韭菜海腸”是膠東名菜,此外“干海腸”、“氽海腸湯”、“肉末海腸”等都是很有中央特征的菜肴。鮮海腸子還可調制水餃、包子餡等。
海腸菜式示例
蔥油拌海腸
原料:
新穎海腸、小蔥、香菜、大蒜。
做法:
1、新穎的海腸,剪去中間的刺,內臟去除潔凈;
2、洗凈,瀝干水分,切寸段;
3、海腸入八九十度的熱水中汆10秒鐘,馬上撈出,過一下涼開水,瀝干水分備用;
4、蔥白切段,蔥葉切絲,大蒜搗成蒜泥、香菜切段備用;
5、蒜泥、蔥絲和香菜段和焯好的海腸混合,添加醋、鹽和糖拌勻;
6、起油鍋,用小火炸香蔥白;
7、撈出炸至焦黃的蔥段棄之,把蔥油澆在海腸上拌勻即可。
香酥布袋海腸
資料:
主料:海腸皮200克、鮮貝丁100克、手剝蝦仁50克
配料:韭菜200克、草雞蛋8個、整棵香菜梗10根、威化紙、面包糠
調料: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油、香油、色拉油
制造:
①韭菜洗凈切末,先將雞蛋打散,炒制一半,留一半;海腸、鮮貝丁、蝦仁切成小粒,將韭菜末、炒雞蛋、海腸、鮮貝丁、蝦仁參加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油、香油攪拌成餡料,香菜整棵汆水過涼。
②用威化紙將餡料包成布袋外形,用香菜梗扎緊沾上剩余的蛋液,滾下面包糠。
③鍋內注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下入包好的布袋,浸炸三分鐘撈出,油再加熱至七成熱,將原料沖炸一下撈出控油,裝盤即可。
韭菜炒海腸
資料:
主料:海腸1000克 韭菜100克。
調料:鹽10克 植物油30克 味精5克 醋5克 胡椒粉2克 淀粉(豌豆) 5克 大蔥10克 大蒜10克。
做法:
1、海腸切去中間,去掉泥沙,洗凈,切寸段。
2、韭菜洗凈切段。
3、鍋中加水,燒至九成熱,放入海腸氽透撈出。
4、另起鍋,加油燒熱,爆香蔥、姜,烹醋,加韭菜、海腸和其他調味品炒勻,用濕淀粉勾芡,加香油拌勻,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