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鰷是一種徹徹底底的海水魚,只能生活在湖泊江流的海水之中。令人驚奇的是在陽黑暗媚的時分,這種魚還會收回白光。明天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一下會發白光的白鰷,請往下看。
白鰷小檔案
▼
白鰷有很多別稱,如條、鰷、子、白條魚、白鱎、藍刀魚、游刁子、青鱗子、尖嘴子、浮鰱、餐條、餐子、川便條,是一種初級海水魚(即只能生活在海水之中的魚類)。
白鰷體型細長側扁,體長約70~140毫米,其頭尖,略呈三角形,口裂向上傾斜,與馬口魚翹嘴外形類似,而頭后背側輪廓平直。
白鰷有一明顯特征,其側線完全,在胸鰭基部的后上方急劇下彎,成一分明角度,行至魚身下半部約尾柄處又會折而向上至地方部位。白鰷的另一突出特點為其尾鰭分叉深,下葉比上葉略長,較易分辨。
白鰷體側到腹部呈雪白色,尾鰭邊緣呈灰黑色,其他鰭則均為淺黃色,全身反光強,無其它任何斑紋。值得一提的是雄性白鰷在繁衍時節身體變成紅藍相間的黑色,十分美麗。
散布產地
▼
白鰷是低海拔罕見之魚類,對水質要求較高,繁衍速度較快,喜歡群聚棲息于溪、湖及水庫等水之下層,其棲息深度約為0至10米擺布。
白鰷散布于中國大陸、越南北部、朝鮮半島、俄羅斯及臺灣。臺灣散布于北、中、南部各地河川的下游、湖泊及各大水庫。
留意事項
▼
1、白鰷普通離水10分鐘擺布就死亡了,因而需求在水中保管;
2、白鰷對水溫也有要求,氣溫越高越不耐活;
3、白鰷擅長騰躍,水缸保管較為困難;
4、白鰷腥味較重,烹飪時需求留意去腥。
白鰷的價值
▼
白鰷的養分價值較高,高蛋白,高養分。白條魚多生善于大型的江河、湖庫自然水域,普通無土腥味,其魚肉細嫩鮮白,并且刺軟食之不扎嘴不卡喉。用香油中火煎炸出的白條魚金黃燦燦,食入口中,魚香味俱佳,如今在官方,15厘米以上集體的白條魚的商品價值,要比鯉魚、草魚、鯽魚高出一倍以上。
白條魚魚肉的肌纖維比擬短,蛋白質組織構造松懈,水分含量比擬多,因而,肉質比擬鮮嫩,和禽畜肉比擬,吃起來更覺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白鰷的烹飪
▼
由于白鰷體型細長且帶腥味,因而紅燒和烤制的烹飪手法更適用。上面就為各位引見一下白鰷的烹飪手法。
碳烤白條魚
資料:
主料:白條魚
輔料:醬椒三丁
制造:
1、選用優質白條魚宰殺潔凈后從腹部開刀成立體狀。
2、將白條魚漂凈血水后腌制24小時。
3、將腌制好的白條魚入油鍋中炸至微黃后取出持續在炭火上刷醬烤入味。
烤好的魚澆上醬椒三丁即可。
特征:
碳烤最能表現其肉質的鮮美,成菜外酥內嫩,非常惹味。
醋燜白條魚
資料:
主料:白條魚5條、豆腐1塊
輔料:料酒1勺、生抽2勺、香醋半碗,水淀粉、鮮貝露、白糖、白胡椒、食用油、食鹽、蔥、姜、干辣椒均過量
制造:
1、白條魚去鱗,從肚皮剪開,去掉內臟,用清水沖洗潔凈;
2、蔥絲、姜絲、料酒、少許鹽和白條魚拌勻入味10分鐘;
3、鍋內放油,燒7成熱,魚身外表薄薄拍上一層干淀粉,放入魚,小火慢煎,煎至煎黃;
4、留少許底油,蔥姜絲煸炒出香味;
5、將小半碗香醋和兩勺生抽、一勺料酒混合后,放入鍋中;
6、參加過量鮮貝露調味汁、干辣椒段、兩勺白糖(提鮮)、一勺白胡椒粉、一勺鹽;
7、將之前煎好的白條魚推入鍋子里,讓湯汁完全吞沒魚身,大火燒開,轉至小火慢燒;
8、將豆腐改刀生長方形片,也一同放入;
9、蓋上鍋蓋,小火慢燜30分鐘,待魚肉燒得質地酥嫩,湯汁變少時,水淀粉勾個薄芡;
10、撈出,裝盤,撒上切碎的小蔥花裝點即可。
特點:
醋燜的手法可以很好的去除白鰷的腥味,并且還有開胃提鮮的作用。
清蒸白條魚
資料:
白條魚、蔥姜過量、黃酒過量、蒸魚豉油過量、胡椒粉過量、鹽過量、檸檬小半個、油20毫升
做法:
1、白條魚清洗潔凈
2、沿魚腹側平均切花刀。
3、用姜末、黃酒、鹽、胡椒粉腌制10分鐘。
4、腌好的魚濾潔凈擺入盤中,放上幾片檸檬,上籠蒸7分鐘。
5、蔥姜切細絲擺到魚身下面,油倒入鍋中燒熱澆在蔥姜絲上,再倒上蒸魚豉油即可。
留意:
白鰷腥味較重,因而需求在蒸制前參加檸檬和黃酒以到達去腥的目的。
假如哪天在湖邊看到群魚發白光的奇跡,那你很有能夠是遇到了白鰷魚了,白鰷“發白光”的緣由至多有三點:一是天氣的關系;二是水的關系;三就是魚的關系了。
白鰷在水里游,游著游著,魚翻了個身,恰恰被太陽照著了,那原本雪白色的魚身就愈加銀光閃閃了,加下水的明澈,這就是那一團白光,這也是白鰷帶給你的一點驚喜。
你有做過這種會發光的魚嗎?
歡送留言分享!
編纂 | 紅廚網_司馬
本文由紅廚網整編而成,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