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當時,有一種遍及大江南北的河鮮正在悄然成熟。這種河鮮就是深受老百姓喜歡的黃顙魚。明天,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一下黃顙魚這種春鮮食材,大家請看。
黃顙魚小檔案
▼
黃顙魚是一種特征河鮮,罕見集體重200-300g,成魚普通體長約15厘米。其頭大而扁平,魚體暴露無鱗,背部為青黑色,體側有三塊斷續的黑色條紋,腹部亮黃色。背鰭和尾鰭共有三根硬刺,刺緣有鋸齒,背刺有微毒,因而在俚語里"昂刺魚”也用來描述刺兒頭不好惹的人。
黃顙魚最大的特點當然就是它的四對須。普通來說,黃顙魚的上頜須長,兩對頤須短,鼻須達眼后緣。
在北方,黃顙魚通常在4-5月產卵,而繁衍季前的春末,則是黃顙魚最肥美的時分,所以就有了“一溪春水泛黃頰,滿樹暄風叫畫眉”的優美詩句。
由于散布較廣,黃顙魚還有“平民春鮮第一魚”之稱。
次要產地
▼
黃顙魚,普遍散布于我國各大水系,在我國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的江河、與長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產出。
由于散布普遍,黃顙魚還有很多風趣的稱謂,滬語里稱之為䱀䲉魚;江浙人喚其昂刺魚 、喇魚;四川人叫它黃辣丁;湖南人稱它黃鴨叫;南方人管它叫嘎牙。它還被各地稱為:昂公魚、昂絲魚、昂嗤丁、黃頰魚、黃蜂魚、黃牙頭、黃甲魚、刺疙瘩、刺黃骨、刺棍子、央絲魚、金絲魚、彎絲魚、汪丁頭、嘎嘎魚、錐子魚、江顙魚和河龍盾鮠等等。
這么多的別稱,足以證明黃顙魚的確深受百姓的喜歡。
黃顙魚的種類
▼
很多人不曉得的是,由于生長環境的不同,黃顙魚的體型和體色會隨環境略有差別,于是分紅了以下幾個種類:
1、岔尾黃顙魚
集體不大,次要散布在長江水系。望文生義,岔尾黃顙魚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尾鰭的深度分叉。別的,岔尾黃顙魚呈灰黃色,至腹部色漸淺,各鰭呈灰黃色,其背側有黑斑。
與其它種類比擬,岔尾黃顙魚產量不多,具有必然的經濟價值。
2、江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
最大集體2市斤擺布,背鰭刺比胸鰭刺長,后緣具鋸齒,次要散布于長江和珠江水系,在廣東還有黃骨魚的別稱。
3、光澤黃顙魚
(尖嘴黃顙、油黃姑)
與其它種類比擬,光澤黃顙魚的上頜須稍短,末端不達胸鰭基部,次要散布在長江水系中的江湖中上層。
4、瓦氏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郎絲、肥坨黃顙魚、牛尾子、齊行動、角角魚、嘎呀子)
瓦氏黃顙魚是一切種類里散布最廣的一種,在中國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的江河、與長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散布,是中國江河流域水體中重要的野生經濟型魚類。
瓦氏黃顙魚比黃顙魚大的多,最大集體可達1kg以上,其肉質細嫩肉、滋味鮮美、無肌間刺、養分豐厚,極受食客歡送。
富含養分的特征河鮮
▼
黃顙魚之所以深受歡送,和它豐厚的養分價值和諸多食用成效分不開。
黃骨魚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均衡、消弭水腫、調理浸透壓、維持酸堿均衡、加強神經肌肉興奮性、進步免疫力、調低血壓、緩沖貧血等諸多成效,有利于生長發育。
除此以外,黃顙魚還富含銅,銅是人體安康不成短少的微量養分素,關于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零碎,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外臟的發育和功用有重要影響。
別的,黃顙魚沒有影響口感的肌間刺,并且還是一種土腥味較輕的河鮮。《詩經·小雅》中就有“魚麗于罶,鲿魦魴鱧。小人有酒,旨且多”,粗心是:魚兒落進捕魚簍,鲿魚魦魚魴魚鱧魚都很鮮活。主人有酒宴賓客,那酒甘美又盛多。這里的“鲿魚”指的就是黃顙魚,看來黃顙魚自古就遭到人們的喜歡。
黃顙魚肉質細嫩,滋味清鮮可人,光烹飪辦法就有很多,有燉湯和蒸豆腐的油膩做法,也合適紅燜和干鍋這般的濃油赤醬的燒法,各地均有各地的特征,均能凸顯其細嫩鮮美的味道。
上面,再為大家引見一道特征黃顙魚菜肴,在這個時節推出,可以說是鮮上加鮮,吸引群眾食客不在話下:
漁船鋼灶鮮
原料:
鯽魚500克,黃顙魚250克,泥鰍150克,大河蝦50克,白蘿卜絲、圓蔥絲各100克,蔥、姜各5克,干尖椒30克。
調料:
雞精、白糖、生抽、老抽、青紅椒圈各5克,辣醬、豆瓣醬、陳醋、料酒各10克,菜子油、熟豬油各30克,高湯20克。
制造:
1、將魚宰殺洗凈,大河蝦洗凈后,用平底鍋加菜子油,兩面煎至金黃色。
2、鍋中下熟豬油,投入尖椒、姜末熗鍋,下蘿卜絲、圓蔥絲、辣醬、豆瓣醬煸炒至香放入銅平鍋內。
3、鍋中下入煎好的魚蝦,加陳醋、料酒、生抽熗鍋,同時參加高湯、雞精、白糖燒制成熟,再參加老抽,收汁起鍋,點醋熗鍋,裝入銅平鍋,撒上蔥花、青紅椒圈即可。
黃顙魚有一個特點,烹飪時魚肉容易與魚骨脫離,這樣顏值就遭到了很大影響,于是逼格很高的現代大廚還創造了一種名為“䱀飯”的美食:
將洗潔凈入過味的黃顙魚脊柱釘在木頭鍋蓋上,然后蓋上蓋子懸于米飯上,待飯熟揭蓋,魚骨架仍然完好地釘在蓋上,雪白的魚肉已盡落飯中,將此飯拌油,調味后食用,鮮香無比。
現代廚師的智慧結晶,讓古代人都不得不服。而這種帶有曠古之思的烹飪辦法,不知能不克不及幫大家翻開思緒呢?
黃顙魚還有什么別的做法?
歡送留言分享!
編纂 | 紅廚網_赤木
本文由紅廚網依據材料整編而成,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