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經審查,有一種食材被證明列為天文標記產品。實踐上,這種食材從唐代開端,就因其肉白細嫩、味美不腥而被定為御用貢品,一向都被視為上等經濟魚類,大詩人杜甫還曾描述其肉為“切玉”。什么食材那么牛?大家請看——
刁子魚小檔案
刁子魚其實是翹嘴紅鲌,別名條魚、白魚、翹殼、白絲,屬于經濟海水魚類。
刁子魚眼大,頭反面平直,頭后背部為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背鰭具弱小而潤滑的硬刺。其體細長、側扁,全體呈柳葉形,體型較大,罕見為2-2.5千克,最大者重達10-15千克。刁子魚的體背略呈青灰色,兩側雪白,各鰭呈灰黑色,其尾呈白色,因此得名“翹嘴紅鲌”。
次要產地
刁子魚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較大型魚類之一,散布甚廣,產于黑龍江、遼河、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臺灣、珠江等水系的干、主流及其隸屬湖泊中。
以往,刁子魚終年可見,有較高的自然產量。后來,由于捕撈強渡過大,招致野生刁子魚日益增加,且呈現了低齡化、小型化的景象。
不外,1990年代中期,我國研討人員打破了人工繁衍技術,如今刁子魚曾經成為了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之一。2008年12月,國度質檢總局同意對丹江口翹嘴鲌施行天文標記產品維護。
刁子魚的養分價值
相傳唐代有位皇帝南巡,御舟行至湖北江凌府界內時,忽有一尾大刁子魚躍出水面,落在御舟之甲板上,只見魚兒活蹦亂跳,陽光照射,銀光熠熠,逗人喜歡。
皇帝令御廚烹飪,品味之后,對其味道大加贊譽。從此,江陵府產的大白魚就被列為貢品。大詩人杜甫就曾描述刁子魚——“白魚如切玉”,可見刁子魚歷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歡。
當然,除了肉嫩味鮮外,刁子魚是一種養分豐厚的食材,具有開胃、健脾、利水、消水腫的成效,關于醫治消瘦浮腫、產后抽筋等癥有必然療效。
刁子魚的烹飪
刁子魚因其特殊的養分價值,在烹飪的時分要保存其鮮美味道,更要堅持其豐厚的養分價值。因而,煎、蒸、臘制最為適合。
▲刁子魚干
上面,就為大家引見幾道刁子魚的特征菜肴,以供各位參考:
香辣刁子魚
主料:
刁子魚,紅辣椒,干辣椒,花椒,蒜末,姜末,白芝麻,料汁。
調料:
鹽,糖,生抽,老抽,蠔油,料酒,醋,高湯,料汁。
制造:
1、刁子魚處置潔凈,瀝干水分,入大批鹽、料酒、花椒腌制一小時,然后風干水分。
2、預備蒜末、姜末、干辣椒、花椒、紅椒圈、白芝麻,高湯、
3、鍋內油燒熱,放刁子魚炸熟(火不要太大,炸至淺黃即可)。
4、炸好的魚稍稍冷去,復炸至完全酥掉、外表金黃,撈出瀝油。
5、小火將花椒、干辣椒煸香,撈出備用。
6、入蒜末、姜末、紅辣椒圈炒香。
7、倒入調好的料汁和高湯大火燒開,參加之前煸香的花椒、干辣椒,不斷煮醬汁變稠,再參加一些蠔油。
8、隨后入炸好的刁子魚干,疾速翻炒,裹勻醬汁,然后撒入白芝麻,淋一勺香油即可出鍋。
料汁:
取生抽、老抽、料酒、大批醋、糖,攪拌平均既成。
洪市油爆刁子魚
特征:
焦香味,是下酒佳肴。
主料:
洪市臘刁子魚400克,大蒜葉40克。
調料:
辣椒粉7克,八角粉3克,食用油50克。
制造:
1、將臘刁子魚主刺去掉,切成菱形塊。
2、鍋入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切好的刁子魚用油煎至兩面酥焦,放入一切調料,翻炒平均,出鍋即可。
農夫刁子魚
湘菜農家菜烹魚經常選擇草魚、青魚、白鰱等肉質較厚的魚腌制風干成臘魚入菜。而這道湖南特征菜則選了刁子魚,要訣在于延長腌魚風干的工夫。
魚肉腌制入味后將外表的水分風干,保存魚肉中的水分,再煎制使其外表疾速結殼,鎖住肉中的水分,表面酥香,內里軟嫩,而我們平常做臘魚風干工夫長,口感硬且有嚼勁。
主料:
野生刁子魚1條(重約400克)。
輔料:
花椒3克,姜片5克,大蒜粒、青紅椒圈各4克,蒜薹粒8克,瀏陽豆豉6克
A料(料酒6克,生姜、大蔥段、小蔥段各10克)
調料:
鹽20克,料酒15克,香醋4克,菜子油20克,白糖、雞精各2克。
制造:
1、將草魚宰殺制凈,打上一字花刀,沖凈血水。
2、將魚塊控干水分后,入A料拌勻,常溫下腌制8-10小時,再放陰涼通風處風干2小時擺布。
3、入菜前將腌制好的魚打好化刀,鍋上火入菜子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腌好的魚塊,用鏟子壓住,大火煎至兩面金黃,下入剩下的輔料、調料炒香炒勻,起鍋前參加香醋,即可撈出裝盤。
腌制關鍵:
用手重觸魚塊感到外表干爽,輕輕用力按壓,感到魚肉柔軟而略帶彈性即成。
編纂 | 紅廚網_赤木
本文由紅廚網依據材料整編而成,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