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魚是中國寶貴水產品之一,自古就被視為席上珍品。早在明代,瓦埠湖銀魚就和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并稱中國四大名魚。銀魚雖小,卻能與鰣魚相媲美,足見其位置了。明天,紅廚網就和大家聊聊銀魚這種食材,一同來看看吧~
一種食材,別稱越多,越表示其受歡送水平,銀魚就是其中代表,就像冰魚、玻璃魚、炮仗魚、面丈魚、面條魚、帥魚、白飯魚等,皆指銀魚。
從這些別稱里,我們不好看出銀魚的表面特點。銀魚又分為小銀魚和大銀魚,小銀魚長約3厘米,大銀魚可長約7-10厘米。銀魚無鱗或具細鱗,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并且,銀魚在水中游時,細嫩通明,色澤如銀;一旦離水,則全身逐步變雪白,就像一枚溫潤的和田玉簪一樣,十分美觀。
銀魚產地眾多,散布于日本、朝鮮、韓國、越南,俄羅斯及我國遠洋和內陸各水域。由于散布較廣,銀魚構成了不少種類。尤其在我國,銀魚就有19個種類,次要有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近太湖新銀魚、寡齒新銀魚、白肌銀魚和喬氏新銀魚等6種,以鄱陽縣珠湖銀魚、洞庭湖銀魚、長江間銀魚、太湖銀魚這四種銀魚較為有名。
其中,要說哪種銀魚最鮮美的,那肯定只能是有“太湖三白”美稱的——太湖銀魚。
每年五六月,是銀魚最肥美的時節。在江蘇太湖,銀魚和白魚、白蝦并稱為“太湖三白”,均是這個時節鮮中鮮,所謂“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
風趣的是,歐洲人也吃銀魚,但這些所謂的“銀魚”,大多是其他魚的幼魚,英國的銀魚通常指幼青魚或鯡魚;而新英格蘭地域指幼銀河魚或許長喙海鱒;在新西蘭是些小的海水魚,如南乳魚;而意大利的銀魚通常是指幼沙丁魚和鳳尾魚。所以,大家在推銷時,應留意銀魚產地,上文提到的三大產地出產的銀魚質量尤為上乘。
除了滋味鮮美,銀魚還是是上等滋養補品。它的蛋白質含量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當豐厚,養分價值極高,具有補腎增陽、祛虛活血、益脾潤肺、加強免疫力等成效。
如今市面上,大家能推銷到的銀魚次要分紅三種——鮮品、冰鮮和干品。
鮮品,以潔白如銀且通明為佳,體長2.5—4厘米為宜,手從水中操起銀魚后,將魚放在手指上,魚體軟且下垂,略顯挺拔,魚體無粘液。不外,鮮品普通只能在產地外地購置,保鮮難度和交往運費較高。
而大局部冰鮮銀魚會出口海內,日本愛它尤甚,稱之為“魚參”。
銀魚干則是最易推銷到的,經過曝曬制成的銀魚干,色、香、味,形經久不變,仍然可以保存了太湖銀魚鮮美的特點。
處置銀魚應是魚中最簡,只需稍事清洗,便可個人入饌。銀魚的內臟、頭尾、鰭都不必去掉,可以一同吃,再加上它肉質雪白透細膩,又無腥味,因而被尊為“魚中皇后”。
銀魚個個嬌小小巧,但整個魚體均能食用,肉細鮮美,幽香爽口,養分豐厚。由于體型較小,鮮銀魚往往會與其它食材搭配烹調,其中以炒、蒸和煮三種做法最為罕見。
銀魚可烹制成各種名菜佳肴,如魚嫩湯鮮的銀魚球就是一道蘇州傳統名菜。而銀魚與雞蛋同炒,成菜異樣肥香嫩鮮,就像黃金盤上鑲嵌了條條玉簪。
別的,銀魚也可以裹糊油炸,干炸銀魚外脆里嫩,色澤金黃,香酥可口;還可以烹制成芙蓉銀魚、銀魚莼菜羹、銀魚餛飩、銀魚春卷等湖鮮美食。
最地道的吃法一定是“銀魚莼菜羹”。五六月時,潔白如玉的太湖銀魚進入產期,正是捕撈的好時分,也合理“春莼菜”的采摘季。
當然,假如能推銷到新穎的銀魚當然最好;假如推銷不到,以太湖銀魚干為食材,也是一種極好的選擇。
太湖銀魚干多以蒸或煮為主,蒸制的做法極為復雜,只需少許油、鹽,入柜蒸制不外數分鐘,蒸熟后撒上少許蔥花,還可調些許生抽提鮮,這樣就是一道極受群眾食客喜歡的品鮮佳肴。
編纂 | 紅廚網_赤木
本文由紅廚網依據材料整編而成,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