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主料:
帶皮羊頸肉180克,茨菇80克。
輔料:
皺椒20克,紅椒15克,青蒜苗10克,大姜片5克,蒜子10克。
調料:
六月鮮醬油5克,昭通醬10克,豆瓣醬10克,鹽5克,雞粉8克,胡椒3克,白糖2克,花椒籽3克。
制造:
1、羊頸肉切成小塊,冷水下鍋,水開后撇去浮沫,參加姜、蔥、料酒、草果、八角、丁香、胡椒各少許,煮2個小時撈出,瀝干水份備用。
2、鍋內放少許油,干椒、花椒、老醬、豆瓣醬、姜、蒜炒香,參加羊頸肉小火慢燉20分鐘即可。
說傳統:
這是楚雄彝族地域罕見的羊肉吃法。帶骨帶皮的黑山羊頸肉,屬于經常運動的部位,因而肥瘦相間,肉質軟嫩,合適燉煮。黃燜運用的是云南地域特有的老醬——昭通醬,是用紅豆和辣椒面發酵而成的辣口豆醬,上色又入味。
說新法:
茨菇清涼去火,緩解秋冬的燥熱。在羊肉燉煮中,吸收多余的脂肪,帶來多層次的豐厚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