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雷動地,滿山新筍如潮涌起,產量之浩蕩,食之不盡;滋味之鮮美,耐人尋味。
筍是江浙滬百姓家餐桌上一道十分美味的佳肴,可以變化成多種菜品,最罕見的就是油燜筍,其次是筍干老鴨煲。當然了,不論是炒、燉、煮、燜都是十分不錯的。
天目筍干以石筍為主,野生青、紅筍也可制造。
普通從“立夏”邊開端采拗,中旬為旺期,月內完畢。鮮筍用刀削到梢,剝凈筍殼,去除老部頭,下鍋煮筍,每百斤筍肉加鹽不超越三斤,燒煮三至五小時后取出,瀝凈鹽水攤開,置于烘灶上用炭火慢火烘焙,溫度以40℃~60℃為宜,并常常翻動,一次烘成的色澤青翠黃亮,也易保管。
此為毛坯,又稱直尖。將直尖用煮沸的10%含量的鹽水復湯浸軟,剪去筍尖烘干即為焙熄。
余下之筍坯、用人工揉捻,搓成球形,焙干,再用木錘敲打成扁園形,使之結實成只,即成“扁尖”,筍形肥大壯實的稱為“肥挺”,略小的為“禿挺”,比擬肥大的為“小挺”,但以嫩度、色澤為次要質量規范。
好的筍干必然是嫩、淡、枯燥且是用木炭烘培的,那些用煤烘制的不克不及稱為下品。假如大家買到根部很老或是很濕潤又很咸的筍干那都不是好筍干了。
早年,天目筍干之佳者,稱“天目尖”,尤以西鄉之臨目、楊嶺、東天目所產之“早園鳳尖”焙制講究,色味如蝦形,黃亮滋養,幽香鮮美,不同凡品,膾灸人口。南鄉三口、上甘等地的“天目挺尖”,又稱“白蒲頭”,以新筍鮮嫩時采制,連蒲帶尖,長不逾四寸,粗若拇指,翠黃肥嫩,幽香撲鼻,食之無渣,可謂“山珍極品”。
如何選購?
不雅色澤。色澤淡棕黃,呈琥珀色,且有光澤,此為下品;色澤暗黃為中等
不雅肉質。凡筍節嚴密,紋路淺細,片形短闊、體厚的為質地嫩。長度超越1 市尺,根部大、纖維粗,筍節稀,其質地老。
驗干濕度。含水量在14%以下,折之即斷為好,反之為差。
筍干燒肉
資料:
五花肉500克、干筍35克、香蔥2棵、生姜1小塊。
調料:
醬油2小匙、料酒2小匙、白糖1小匙。
步驟:
1.刮去肉皮上的毛,將肉切成方塊,放入砂鍋中加水,燒開后再煮5分鐘撈出,洗凈,蔥、姜洗凈備用;
2.將砂鍋洗凈,把肉放入砂鍋內,加蔥、姜、料酒、1小匙醬油、半小匙白糖和涼水,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燜燒90分鐘,再改大火使湯汁稠濃,起鍋。將肉皮朝下,把肉一塊塊地擺在碗中;
3.干筍用溫水浸軟后,洗凈,切段,擠出水分,放入肉湯中,加半小匙白糖和1小匙醬油,用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燜燒20分鐘擺布,起鍋倒入肉碗中;
4.將碗蓋緊,入蒸鍋大火蒸15分鐘,取出,翻轉扣入盤中即可。
特點:
味鮮肉爛,油而不膩。
留意:
干筍必然要浸軟,不然口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