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北方從春節時分開端,江南春來早,二月江南草長鶯飛的時分,江南遍地春色,野菜時蔬紛呈,春鮮已是百姓餐桌的佳肴,可謂吃春;北地春意遲,立春時節,北京還是北風獵獵、百樹禿黃,江南吃春,北京只能說是咬春:一張薄餅,夾裹著醬肉和豆芽、雞蛋、粉絲裝點著幾根翠綠春韭炒成的和菜,吃下去,算是完成統一春的留念。
乍暖微寒的春雨飄灑在江南的阡陌,泛綠的江水浸潤著田野的綠色,小花開了,泛著脈脈的幽香,活色生香的春色里,綠油油、干巴巴的春菜,悄然長成了,帶著露珠、帶著新綠,把那份獨有的新穎脆嫩源源不時地送到人們的餐桌上。
那些心愛的春使:
秧草
秧草
揚州一帶在大田成片種植做基肥之用,故揚州人叫它“秧草”。秧草可以鮮吃,第一茬新芽嫩葉滋味最好,不只鮮美水平最高,并且由于是越冬生長,其養分成分也特高,它含的Vc超越白蘿卜三倍。吃時用旺火素油爆炒,也可以配筍片筍絲,不配葷肉,味極嫩鮮。秧草產量大,吃不掉的秧草洗凈陰干后用鹽稍加搓揉放入瓶中腌制,一周后就能吃了,并且久貯不會酸腐。長江下游愛用秧草燒河豚,聽說是由于秧草有解毒的作用。
薺菜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的詩句是關于薺菜最美的詩。早春時節,薺菜剛剛鉆出,緊緊地貼空中,粗大的很容易被疏忽掉,一個個堆在一同,才覺察其并不粗大,翠色喜人。也有莖葉中帶一點紫色,放到水中焯一下,就是滿目翠綠了。吃薺菜要先腌一下,這樣處置后,無論是做冷菜還是做餛飩、做湯圓都很清鮮適口,炒年糕、炒春筍也不錯。
野生薺菜
大棚薺菜
馬蘭頭
一進春天,北方的房前屋后、河邊田頭,隨處可見綠油油的馬蘭。由于四處都是,所以成為人們的家居小菜。“頭”在江南是個很輕的后綴音,有“小、心愛的”的意思,吃馬蘭其實是吃它的嫩尖,也就是“頭”了。野地里挖回來,揀出新嫩瘦弱的掐下嫩尖,洗凈炒炒便是一盤小菜,吃不掉便風干腌起來,留待日后漸漸地吃。
水芹
水芹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其中以鈣、磷、鐵等含量較高,具有清潔血液、降低人的血壓和血脂等成效。水芹的生臨時較長,秋冬春都可以隨時采收,初春時節最鮮嫩寶貴。既可以涼拌食用,也可以與其他葷菜炒煮,亦可做海米熗水芹、水芹炒肉絲、水芹羊肉餃、水芹拌花生仁等。江蘇沿江地域年夜飯中必有一道菜“路路通”,就是用水芹制造,取其生于水中,四通八達之意。
蘆蒿
別號蘆蒿、蔞蒿、水蒿、柳蒿等。蘆蒿并非只要南京才有,但是南京的蘆蒿是最有名的,南京人提到蘆蒿也是頗為驕傲,而南京又以八卦洲的蘆蒿最為有名。宋代蘇軾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正是此物。做蘆蒿需求的是一份精密,一斤要掐掉8兩,單剩下一段干潔凈凈、青青脆脆的蘆蒿稈兒尖。炒香干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簡直不加別的作料,要的就是蘆蒿稈兒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幽香,食后唇頰格外清新。蘆蒿在炒之前,最好是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這樣可以更添加其的鮮嫩,炒的時分則需求旺火,出鍋之后堅持鮮嫩挺拔,帶著春天清爽的氣味。
魚腥草
原名別名折耳根、截兒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因有激烈的腥氣,被俗稱為魚腥草。多見于東北、兩廣地域,可為野菜蔬食,煮過就沒有腥味。在云南、貴州和鄂西各地,魚腥草是一種涼菜的原料,次要食其根莖。辦法是洗潔凈后切段,拌醬油、辣醬、蔥、鹽食用。口感比擬共同,初食者需求順應后才會喜歡吃。在四川,也叫豬鼻拱,除了應用根莖,做涼拌菜或炒菜之外,還將葉子當做蔬菜。魚腥草有清熱解毒的成效,酷熱的兩廣地域在涼茶中運用。
春筍
竹筍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破土而出的嫩筍就是春筍了。竹筍中,冬筍和春筍的滋味最美,二者的區別是冬筍藏在土里,春筍長出了空中。因氣候緣由,春筍上市從兩廣、福建漸漸地從長江流域北上,到了陽春三月,就是春筍少量上市的時節了。竹筍被《閑情偶寄》的作者李漁譽為“蔬食第一品”,“能居肉食之上”。春筍的做法很多,吃法很多,炒、燒、煮、煨、燉等皆可。宜葷宜素,葷素百搭。素食清雅脆嫩,與各種肉類配搭制成菜肴,味道愈發鮮美腴潤;春筍瘦弱,部位不同吃法也有區分:嫩頭或清炒或涼拌,吃其清嫩;兩頭部位切片可炒可燒,嘗其脆爽;根部稍老切塊與肉類原料燉、煨,取其腴美;還可發酵制成霉筍、酸筍,燉食別有風味。
菜薹
菜薹有多種,最著名的是武漢洪山的紅菜薹,廣東地域叫做菜芯,是青菜抽了薹下面有了菜花,吃食取其嫩莖。揚州一帶的菜薹是青菜長到一尺來高時未開花抽薹的莖葉。揚州外地在春節后上市,做法多是用它燒河蚌,或與咸肉炒了吃。這種菜薹和吃法在長江下游江南一帶罕見,也是這一地域春天罕見的家常菜肴。
春韭
早春上市的韭菜即為春韭,葉片泛著淺淡兒清爽的綠色,細嫩幼小,看著就惹人憐愛。春韭質量嬌嫩多汁且鮮美,是春天人們提味增香的佳品。食家評論,春韭以第二茬最為美味,此時的春韭根部泛白色,葉片只要兩三葉。
慈姑
慈姑是北方罕見的、物美價廉的一種水生植物。慈姑富含淀粉,可當糧食充饑,舊時有“救荒本草”的美名。
水塘池邊撒種便長,一株可結十幾個果實,有如慈母撫育孩子,故得名“慈姑”。肉質滑嫩,稍有苦味,入菜多為紅燒、快炒和燉湯,風味共同。每年8月上旬種植,12月底至來年2月采收上市。所以說這個時節吃它是最好的時分。
塔菜
塔菜,北京人叫菊花菜,上海人叫塌棵菜,南京、揚州一帶叫塔菜。清鮮微苦,炒食、煮湯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