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西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柜,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濃淡由他冰雪中。圖片:Little Red Mail Box
東亞諸國無疑對梅有很深的感情。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特產植物,梅曾經完全融于我們日常生活和文明肉體的每個角落,幾千年來活潑于人們的餐桌、庭院、詩詞、繪畫,乃至于小說、影視、漫畫等等。從小孩子愛吃的話梅零食 ,到酸甜可口的梅子酒 ;從疏影橫斜的山園小梅 ,到花枝俏搖的報春寒梅 ;從長安城暗潮涌動殺機四伏的冷香園 ,到幕末京都的腥風血雨中清雅憂傷的白梅香 。提起梅這個字,你最先想到的是哪個場景?
只需別想到梅餅驗尸就行。圖片:naturallife2008.pixnet.net
我其實沒想起什么確切的場景,但是口水曾經三尺長了。
只把春來報
自薔薇科的李屬 吞并了櫻、桃、杏等7個屬之后,本來是杏屬的梅Armeniaca mume也變成了李家的梅Prunus mume。這些早春開花的李亞科植物終于還是進了同一個大鍋,持續搗糨糊去了。
欣賞梅花種類Peggy Clarke。圖片:Piedmont Gardener
在我所處的淮河流域,梅花是每年第一批開放的園林草本花卉,也是最早開放的薔薇科花卉。它從2月初 就開端綻放,比1月初的蠟梅和迎春晚了一個月,又比2月中旬的皺皮木瓜稍早些。假如碰上2月份下雪,人們便會欣賞到傲雪紅梅的美景。要到3月上旬,天氣稍暖,早櫻才零星開放,隨后桃李杏海棠也漸漸醒來,這是薔薇科花卉在一年中最繁華的時期,真正是萬花爭春,此時的梅花曾經完成了報春使命,正在花叢中靜靜淺笑。
留意梅的幼枝是綠色,這點可以把它和杏區分開,杏的幼枝是暗白色。圖片:霜天蛾
美食與賢臣
中國人應用梅的歷史已有7000余年,當然一開端一定不是拿來賞花了,畢竟那是個沒啥好吃的年代,梅的作用普通是當酸味調料。《尚書·說命下》中,商王 武丁對大臣傅說(yuè)說:“若作酒醴,爾惟曲糵;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意思就是:傅說你是我的好臣子,我要釀酒,你就是酒曲,我要做肉羹,你就是調味的鹽和梅子。好像“荊棘”在現代是奸佞君子的代稱一樣,“鹽梅”乃是賢良臣子的代稱 。
張大千的人物梅花。
春秋時期 ,醋的釀造曾經很興旺了,梅子加入了調料界,但仍活潑于飲食界,普通是作為鮮果或蜜餞食用。半黃的梅子可以煙熏成烏梅入藥;青梅子可以鹽腌蜜餞;熟透的可以做成梅醬,夏天沖水喝。
熟透了可以做梅醬。圖片:Pinterest
梅子變黃普通在農歷五月,即陽歷六七月,此時淮河以南地域陰雨連綿,濕潤不勝,這種氣候就被稱為梅雨。北方養花的人,尤其養多肉的人,一年要處置掉幾批死花,這梅旱季就是野生植物死亡高發期了,十分厭惡。梅若有靈,想必也很郁悶。
梅子由青變黃的時節,也是北方養花人的哀痛時節。圖片:ja.wikipedia.org
凌寒單獨開
到了漢代 ,人們開端栽培梅樹欣賞,梅開端有了文明位置。梅花開放時雖已立春,但是在中國大局部地域依然天寒地凍,槁黃遍野,此時看到梅花怒放,便給人一種“凌寒單獨開”的覺得,梅花由此被賦予高潔、堅韌、謙遜的品格,成為文人墨客崇敬的對象。
所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梅花的肉體寓意傳播至今,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最優秀品格。但在上世紀80年代評選國花時,梅花與牡丹打得頭破血流,其面前不免有一大群品格與梅花不沾邊的人在暗地里互相較勁。
傲雪紅梅。圖片:shltrip.com
欣賞梅花品種單一,依據枝條形狀、單重瓣、花型、花樣等等,有五百多個種類之多,如枝條歪曲虬結的龍游類、枝條下垂的照水類、白色的綠萼型、粉紅的宮粉型、一樹紅白二色的灑金型等。紅白色在日本叫做“源平” ,有互相對立的意味,來自于安全末期持白旗的源氏(不是島田家的)與持紅旗的平氏兩個武士集團的相互對立。紅白二色的花就叫源平色(源平咲き)。
紅白二色的源平咲きの梅。圖片:soka.ac.jp
畫餅充饑
古代的食用梅子仍是以零食、調料、飲料為主,小時分每個小店都有賣幾毛錢一袋的話梅干,是我最喜歡的零食,如今仍然喜歡,不外必需是干制的,不要那種黏糊糊的。而今梅零食品種更多了,就是某些廣告太過洗腦。
誰不愛話梅?圖片:taici.org
酸梅汁和梅子酒都是我喜歡的東西,誰讓我這么嗜酸呢,文章從掃尾寫到如今,口水就沒停過。酸梅汁是我吃火鍋的標配,并且越酸越好。
梅酒好喝,也不要過量。圖片:hk01.com
小時分另有一種零食是青色的梅子,吃起來脆脆的,也很好吃,但是如今仿佛變成了什么減肥產品,有點莫明其妙。
別的,冰片香科有一種植物也叫青梅Vatica mangachapoi,果實帶有萼片變成的翅,此青梅非彼青梅 ,中文網站錯圖單一,你們吃的減肥青梅依然是薔薇家族的。
啥梅也不克不及減肥。圖片:1cook2shop34fun.blogspot.jp
梅作為欣賞花卉、食用果品、民族意味、肉體寄予……幾千年來人們賞梅、吃梅、詠梅、畫梅。很少有一種植物可以像梅一樣,以虬結的枝干與怒放的花朵貫串工夫長河,顯露出厚重的歷史氣味與濃郁的文明馨香。
跨年高興。圖片: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