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蘇,聽起來頗為別致且有文藝范兒,甚至容易讓人聯想到古風武俠小說里才子的名字。假如你問南方人落蘇是什么,也許他們會一臉懵,而關于北方人來說,卻十分熟習,落蘇啊,茄子嘛!
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記載:茄子—名落蘇。今吳人正謂之。如今北方吳語仍喚茄子為落蘇,落蘇聽起來很像茄子極文藝的“筆名”,但故事其實沒那么詩意。聽說是吳越王錢镠的兒子跛足,因茄子與瘸子讀音相近,后遂改讀為落蘇了。
落蘇的容貌也格外討喜,張愛玲曾在《公寓生活記趣》中親切地告知那些久居城市之人,“看不到田園里的茄子,到菜場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復雜的,油潤的紫色”,也不失為“親近自然”的好辦法。
落蘇啊,茄子嘛!
罕見的茄子多為油亮亮的紫色,但是茄子的品種卻并非一種,依照外形區分,分為圓茄、燈泡茄和線茄,依照顏色來分,茄子也并非就只要紫色,《埤雅》云:茄之類無數種,紫茄、重茄南北通有之,青茄、白茄惟北土多有,入藥多用黃茄,其他惟可作菜茹耳。
白茄
▼
白茄肉質緊實,口感鮮美,養分豐厚,它的外皮還具有藥用價值,白茄的產量比普通紫茄子高,但是價錢卻照舊不菲,白圓茄在中餐中常用來炙烤烹制。
黑美人茄子
▼
黑美人茄子呈橢圓形,果皮為紫或深紫色。此茄不合適于腌漬,此茄少籽肉嫩,是做為燒烤用的最佳原料,可切厚片烤或燒。也可將熟透的果肉取出,同肉餡炒熟后,再填入茄子殼中(相似于青椒塞肉)或許粘下面粉烤制。
比安卡玫瑰茄
▼
這個種類的茄子顏色很特別,即可入菜,也可用作美食裝飾。
紫陽長茄
▼
紫陽長茄果本質地柔軟,合適煮、燉、燒等家常做法。較嫩時采摘的話,可以用來腌漬。經典菜肴金不換茄子煲用的就是紫陽長茄。
一口茄
▼
一口茄,從名字上就可知曉必然是迷你小茄子,它的長度為3-5公分,口感嫩,合適做冷菜,鐵板燒。
松江小落蘇
▼
茄子的品種單一,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種蘭花落蘇,只在上海松江地域有產,因有蘭花的幽香而得名,種植歷史卻已有六百多年,并且它可是當年松江府的貢品呢!且聽說,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歡一口醬落蘇。
蘭花落蘇普通在四月移植,五月可摘,食至立秋。不施化肥,不必農藥,也可長得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松江外地人也把蘭花落蘇叫“蘭花小茄”,其外形和顏色與普通茄子沒有區別,但是集體極小,長成后只要常人拇指般大小,且籽少皮薄,質地也比普通茄子要硬。
松江醬落蘇,你吃過嗎?
松江小茄不像普通茄子般烹制方式豐厚,因其本身條件限制,少數都制成醬菜。
外地官方把鮮食落蘇叫“捏落蘇”,清晨在露水中采摘,用竹牙簽在落蘇身上刺上小孔,放鹽及大批明礬,用手重復搓揉,再冷藏一會兒,即可食之。鮮食加工復雜,原味十足,幽香爽口,軟而不酥,非常下飯。
醬落蘇其味更豐厚,但制造很吃功夫,普通要先制造好醬:用面粉加蠶豆瓣制成餅,放在麥秸稈內發酵,應用黃梅低溫高濕發酵,出梅后放水拌料,再在太陽下暴曬。
將腌制好的小落蘇放入醬缸內,在太陽底下直曬,太陽越烈,則落蘇越入味。當然,前提是要有好醬。入醬的落蘇經三到五天日曬,可從醬里取出直接食之,也可曬干久藏。醬得好的落蘇,油光發亮,內冒咸蛋黃般黃油,肥甘鮮香,耐人尋味,可做菜肴,也可當零食。
松江小落蘇,雖然不及其它種類的茄子色澤艷麗,口感豐厚,但是它更像是一種老滋味的傳承。好的食材是成就美味的關鍵,就像小落蘇,它來自松江人純自然方式的種植和培育,而傳達給人們的則是最質樸而真誠的美味。
本文來源:橄欖畫報 | 大眾號:FoodIngredients
編纂 | Mia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