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南方家庭最忙活的時節,由于家家戶戶都忙著腌菜。由于過來在漫長的夏季很難吃到新穎蔬菜,于是每到秋天,一家子的婦女們就要預備冬天的腌菜了。
腌菜的原料有很多,有新穎的白菜,拉蔓的茄子、西紅柿,脆爽的白蘿卜,但是最多的還是是芥辣頭和雪里蕻,單用鹽來腌漬,滿滿腌上一大罐子,相對夠用一冬天。明天紅廚網就帶大家一同來瞧瞧這兩位腌菜的身世,以及它們的同室宗親們吧。
家族鼻祖:芥(jiè)菜
停停停,我們明天要說腌菜,芥菜算哪門子腌菜啊,至多應該說雪里蕻,芥辣頭,還有阿誰皇上愛吃的榨菜啊。其實芥菜并不是打醬油的,榨菜、雪里蕻、芥辣頭其實都是這位芥菜的變種呢。
左圖:黃黃的芥菜花,一看就和蕓薹們是一家。右圖:野生的芥菜。
芥菜也叫芥子菜。它是原產我國的蕓薹屬植物,和白菜、油菜一樣是兩年生植物。如今的芥菜(Brassica juncea)是野生黑芥(B.nigra)和蕓薹(B.rapa)的雜交產物,黃芥末就來自這種芥菜的。野生的黑芥如今曾經很少栽培了。
芥子菜的葉子味苦,卻全身有安慰的辣味,所以最后是作為佐料食用的。《禮記》有云“膾,春用蔥,秋用芥”,這里的“膾”是生魚片,老祖宗們是很時興的,他們十分喜歡吃生魚片,生的自然會有寄生蟲,于是他們會找一些殺蟲滅菌的食物來配合。春天嫩蔥茵茵,他們就一口蔥氣。而秋天到來,蔥們早就開花老成柴了,當季的只要那春天黃花爛漫當時的芥子菜的種子。古人取芥菜的種子,磨成末,就是自然的黃芥末。
辛香蔬菜:芥(gài)菜
洪亮的大葉芥菜,帶著淡淡的“瓦薩比”的滋味。
并非一切芥(jiè)菜都是作為芥末或腌菜食用的。同字不同音的芥(gài)菜,就是一個用作新穎蔬菜的變種,是芥(jiè)菜經過老祖宗們上千年馴化和雜交得來的,它當的重點是肥大可口的葉子。芥(gài)菜不大留意看的話和散葉大白菜很像,但是細心品嘗,就發現它有著白菜沒有的芬芳芥味。芥菜葉子肥大脆嫩,燒菜做餡少了白菜的軟爛,卻多了辛香鮮脆的別樣風味。此外,芥菜的幼嫩花序吃起來也不錯。芥菜可口,但由于其含有少量的安慰揮發油,而不克不及生吃,也不克不及多吃。
芥菜的花苔和白菜一樣也可以吃哦,叫芥菜苔。
葉用芥菜:梅干菜、雪里蕻(hóng)
終于說到腌菜了,大約新穎的芥菜的辣味并非人人都習氣,所以腌制才是它的主流吃法。芥菜全身好多部位都可以用來腌漬,我們就從葉用的變種說起吧。
雪里蕻是芥菜的葉用變種,它會有很多的側芽。
雪里蕻又叫雪里紅,《集韻》有言:“四明有菜,名雪裏蕻。雪深諸菜凍死,此菜獨靑。”雪里蕻是一種十分耐寒的蔬菜,它也是芥菜的一個變種。取名“蕻”是由于它一株會萌生很多側芽而莖葉茂盛。雪里蕻富含纖維,所以很少新穎吃,更多是用來做腌菜。經過腌制的雪里蕻可以放置很久而不壞,于是云南、貴州的“老壇酸菜”,紹興的“梅干菜扣肉”以及南方的“雪菜肉絲”都是用它來制造的美味佳肴。
美味的梅干菜和梅菜扣肉
莖用芥菜:榨菜——莖瘤芥
大肚子的青菜頭——莖瘤芥。
莖瘤芥就是青菜頭,它是芥菜的莖變種。芥菜的短短的莖膨大成疙里疙瘩的“莖瘤”,而我們吃的就是它這個脆而多汁的“疙瘩頭”。由這個“疙瘩頭”做出來的就是中國人都曉得的榨菜了。青菜頭老家是在四川涪陵,涪陵的榨菜可是譽滿天下,它勁道又筋脆,入口卻無渣。這樣的榨菜只要涪陵才有,別處的人也想引種,卻發現這玩意不服水土,要么干癟沒有水分,要么滿口的渣滓,于是全中國只要涪陵榨菜一家獨大。
榨菜便利又好吃,不愧為便利面情侶。
還有一種芥菜的莖變種叫莖用芥菜,膨大的短縮莖相似于萵筍,香脆可口的它比青菜頭更合適鮮食。
這貨不是萵筍哦,它是莖用芥菜。
芽用芥菜:娃娃菜——兒菜
這個才是正宗的娃娃菜——兒菜。
芥菜的變種很多,除去常吃葉的,吃稈兒的,還有專門吃芽的,它就是兒菜,又叫娃娃菜(奶白菜也被叫“娃娃菜”,那是由于它樣子玲瓏心愛)。
脆嫩多汁的兒菜是芥菜的芽變種,眾多側芽膨大,圍繞著生長,好像一母多子。兒菜的芽吃起來滋味像芥菜,卻沒有芥菜的嗆味,由于長相形如人參,所以又叫“人參菜”。
根用芥菜:大頭菜——芥辣頭
這貨可不是蘿卜,它是芥辣頭。
大頭菜的俗名又叫芥辣頭、芥菜疙瘩,它是芥菜的根變種。芥辣頭膨大的根好像蘿卜普通,但是它和蘿卜最大的區別是有很激烈的芥菜味,口感也比蘿卜粗糙不少,因而它只能用來腌制醬菜芥辣頭切塊晾干可以腌制芥辣干,切碎可以燉菜燉肉,還可以直接趁新穎切絲炒制成白芥辣絲,放在封口的罐子里經久不壞。
最初就是老媽常用的腌制辦法,將整棵的芥辣頭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兒,纓子切碎,加鹽腌制成老酸菜。腌制好的酸菜酸香綿軟,開胃又爽口!
右圖這貨就是玫瑰醬菜,也是由左圖中芥辣頭腌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