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川菜向來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稱,共有24種味型。在這么多味型里,必不成少的香料當屬藤椒、麻椒和花椒三種。
不外,由于長相近似,并且皆以麻香味為主,有不少廚師很難分清這三種食材。明天,紅廚網請來數位從業多年的川菜徒弟,為大家解說一下這三種食材之間的區別,以及在川菜中又是如何運用的。
麻椒
被曲解的花椒
▼
外形:
成熟的鮮麻椒呈深綠色,曬干后偏棕黃色至綠色,籽為黑色。
特性:
以麻為主。
產地:
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特產。
說起麻椒,很多江湖菜廚師必然很熟習。望文生義,麻椒以麻為主,麻味比花椒重,其麻味激烈耐久,有“地道麻辣火鍋必用麻椒”的說法。別的,麻椒的果皮具有特殊的滋味,但并不是純粹的花椒香味,因此還有"臭花椒"之名。
如今,許多川菜館也都會用它與朝天椒等辣度高的辣椒搭配,做出一道道麻辣香口、讓食客騎虎難下的重口菜肴。
不外,有很多人不曉得的是,在四川外地其實并沒有“麻椒”這種說法。
成都蓉記香辣蟹廚師長 劉顯春
據成都蓉記香辣蟹廚師長劉顯春徒弟引見道,麻椒其實就是青花椒,屬于花椒的一個種類。而麻椒的產地以四川、重慶和貴州為主,上好的麻椒當屬重慶江津青花椒和貴州麻椒。
北京辣一天川小館店長 李天琪
而北京辣一天川小館店長李天琪徒弟則表示,重慶江湖菜等草根川菜,尤其擅長運用麻椒。他舉例道:“最早第三代水煮魚,就是采用精品麻椒,搭配小蔥段、香芹和干辣椒制造而成。成菜魚片吃起來麻辣鮮香。”
聊城大山坳食尚餐廳川菜副廚師長 喬何強
關于如何用好麻椒,山東聊城大山坳食尚餐廳川菜副廚師長喬何強徒弟表示,麻椒最大的特點就是麻,并且麻的工夫較長,不外在香味上,麻椒不如花椒那般濃郁。
而劉顯春徒弟也給出了本人的見地:“首先要確定菜品嘗型,才干確定用什么椒,比方如今許多水煮菜肴,最初淋油的時分都用的整顆麻椒。這是由于麻椒有籽,故整顆運用較多,假如像花椒一樣打成粉則會帶有苦味。”
陳俊良
另一位川廚陳俊良徒弟也引見道,麻椒麻味足,不外往往會帶有少許苦味,因而多用于麻辣菜肴的爆油,或制造舊式椒麻汁。
【菜例】
雙椒脆鱔
成都蓉記香辣蟹廚師長 劉顯春
主料:
鱔魚350克,小米椒80克,二荊條青椒150克,仔姜絲60克,鮮青花椒30克,大蔥彈子20克。
調料:
胡椒粉6克,料酒60克,雞精8克,味精8克,美極鮮4克,豉油10克,辣鮮露8克,藤椒油10克,香油5克,色拉油過量。
做法:
1、先將鱔魚改刀成8厘米的長段,小米椒從兩頭對破開,二荊條切成馬耳朵備用。
2、凈鍋燒水,水開后放入過量的胡椒粉和料酒,下改刀好的鱔魚汆水,然后撈出沖涼洗凈備用。
3、凈鍋上油,下鮮麻椒、小米椒爆出香味,下汆好水的鱔魚片翻炒,下胡椒粉和料酒,再放入二荊條青椒翻炒,調入雞精、味精、美極鮮、豉油、辣鮮露,再放入仔姜絲,烹入藤椒油,香油起鍋裝盤。
風味焯毛肚
成都蓉記香辣蟹廚師長 劉顯春
主料:
白千層肚400克,青筍絲120克,金針菇120克。
輔料:
大蒜粒15克,姜片15克,小米椒圈25克,二荊條青椒圈80克,青花椒20克,香菜5克。
調料:
椒麻雞膏5克,雞汁8克,雞精5克,美極鮮5克,辣鮮露8克,花椒油10克,鹽、菜籽油各過量。
做法:
1、千層肚切成粗條,沖水,然后瀝干水分。
2、熱鍋燒水入底味,下青筍絲、金針菇汆水至熟,撈出瀝干水分,墊在盤底。
3、凈鍋下菜籽油,燒至5成熱時下大蒜粒、姜片、麻椒、小米椒圈和50克二荊條青椒圈,炒香,下過量的水,入調料調味。
4、下毛肚,煮30秒起鍋裝盤;另起凈鍋下花椒油,入剩下的青椒圈炒香,舀在千層肚上即成。
風味牛蛙
制造人:陳俊良
這道菜是前段工夫主人提出想吃點清而不淡的菜品,從而開發的。成菜麻辣幽香中帶著泡椒和香辣油的厚重,推出后據反應稱心度90%以上。
主料:
牛蛙500克,絲瓜400克
輔料:
青花椒20克,干辣椒10克,蒜蓉20克,碎泡椒30克,蔥花20克
調料:
便宜香辣油60克,諧和油60克,紅薯淀粉8克,醬油少許,鹽、雞精、味精各過量。
做法:
1、牛蛙改刀成拇指大小,入鹽、蛋清、醬油、紅薯淀粉上漿;絲瓜切滾刀塊備用。
2、鍋熱油,待油溫燒至150度擺布,下漿好的牛蛙滑油,然后倒出控油備用;絲瓜焯水備用。
3、另起鍋,下便宜香辣油,再下蒜蓉、泡椒碎爆香,然后入絲瓜、牛蛙,加少許(約60克)高湯調味,再勾二流芡出鍋裝盤,撒蔥花。
4、鍋熱油,入青花椒、干辣椒和少許芝麻激香后倒在牛蛙上,即成。
便宜香辣油:
資料:
菜油5斤,色拉油15斤,牛油2斤,雞油3斤,紫草0.1斤,青花椒100克,干辣椒3斤,豆瓣醬3斤,辣椒面1.5斤,香料粉1.5斤,白酒0.2斤,冰糖、醪糟各100克。
小料(大蒜、老姜、洋蔥、香菜各0.5斤,大蔥1斤)
做法:
1、將菜油燒熟,加牛油、雞油、色拉油熬化,一切小料和紫草順次下入,炸香后撈出棄用。
2、鍋里再下青花椒、干辣椒、豆瓣醬,小火慢炒至香酥,參加醪糟、冰糖、白酒炒香,放辣椒面略炒后關火,放香料粉,下熬香了的混合油攪拌平均,靜置后即得。
香料粉:
取八角、茴香各0.5兩,香葉、香果各0.4兩,桂皮、紅扣、大砂仁、良姜、甘草、草果各0.3兩,沙姜、白扣、梔子、蓽撥、千里香、排草各0.2兩,丁香、白芷各0.1兩,研磨即得。
藤椒
香味清爽的花椒遠親
▼
外形:
果實豐滿,顆粒偏小,呈青綠色,往往會整串運用。
特性:
香味清爽,沒有麻椒的甜蜜味,麻味平和,含油脂豐厚。
產地:
次要散布于中國大陸東北、華東、華中及華北等地,散布范圍較廣,尤以清泉藤椒、峨眉山藤椒、洪雅藤椒質量最佳。
藤椒,學名為竹葉花椒,屬于花椒的遠親。成熟的鮮藤椒呈青綠色,與麻椒(青花椒)近似。不外,藤椒枝葉披散,延伸狀若藤蔓,結的籽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的,而麻椒則比擬松懈。
新穎采摘的藤椒普通會有三種用處:曬制成干藤椒、保鮮藤椒和制造藤椒油,當前兩者最罕見。
川菜教師傅曹徒弟引見道,由于多用來制油,藤椒還有“油椒”的別稱。
何強徒弟也表示贊同:“藤椒的香味比花椒幽香,麻味也更顯柔和清爽,即使是制成的藤椒油,風味也比花椒油更幽香濃郁。”
李天琪徒弟則引見稱:“藤椒入口幽香,回味麻香,有不少川菜都會用到它。”
至于藤椒的詳細用法,幾位徒弟也宣布了各自的見地。
長沙昆侖和府行政總廚 羅平
長沙昆侖和府行政總廚羅平徒弟表示,藤椒麻味綿長、柔和且純粹,如今普通運用于涼拌菜、拌面和調制火鍋蘸料比擬多。
“藤椒滋味清爽,不外它的麻味容易揮散,合適用于起鍋提味。”陳俊良徒弟指出了藤椒的缺陷。
而劉顯春徒弟引見道:“藤椒以制油為佳,制造的藤椒油更為幽香一點,而花椒油更為純粹一點。在冷菜方面,藤椒油會用得多一些,這是由于涼菜要呈獻給食客的是一種清爽開胃的效果,花椒油的醇厚就不合適。”
“并且,”劉顯春徒弟說,“藤椒油最初的回味會帶有一點點回苦,雖然簡直可以疏忽,不外還是不適合加熱來縮小它的苦味。”
安陽鄉村御賓樓廚師長 程海瑞
而河南安陽鄉村御賓樓廚師長程海瑞徒弟則表示,藤椒既有香味,也有麻味,不外在川菜里,它普通還需求花椒和麻椒的輔佐。
【菜例】
冰鎮藤椒拌小象拔蚌
制造人:長沙昆侖和府行政總廚 羅平
藤椒用于涼拌菜,滋味純粹,鮮藤椒拌冰鎮小海蚌,可以激起與海鮮的交融度,發生具有沖擊性的口味,遭到十分多的食客喜歡。
做法:
1、活小象拔蚌500克取肉,片薄片,入鍋中飛水30秒,撈出放進冰水里(這樣才脆嫩)。
2、凍好的蚌肉控干水,加40克藤椒油醬汁拌勻,裝入冰塊殼中即可。
藤椒油醬汁:
1、海鮮醬油、日本燒汁、清湯各20克拌勻,參加一品湯皇、排骨醬、海鮮醬、蜂蜜各10克,另取東古醬油、柱侯醬各5克,日本青酒3克,備用。
2、鍋入蔥油40克,燒到六成熱時下以上一切調料,小火收至微稠后放涼,參加藤椒油20克、芝麻油10克、小米椒圈、姜、蒜粒各3克拌勻即可。
椒麻脆皮蝦球
制造人:聊城食尚餐廳川菜副廚師長 喬何強
主料:
凈蝦仁270克,山芹苗10克,新穎荔枝肉25克,火龍果肉15克。
調料:
沙拉醬80克,煉乳20克,檸檬汁3克,藤椒油8克,鹽5克。
做法:
1、蝦仁凍結,用干毛巾吸干水分,參加鹽、藤椒油腌制15分鐘。
2、取調料盆,參加沙拉醬、煉乳、檸檬汁攪拌平均,備用。
3、鍋中參加色拉油燒至6成熱,蝦仁裹上一層脆皮糊,炸至外表酥脆,撈出控油。
4、將炸好的蝦仁與提早預備的沙拉醬汁拌勻,裝入盤中,放入荔枝肉、火龍果肉、山芹苗裝點即可。
脆皮糊:
取中筋面粉1000g、生粉600g、吉士粉200g、泡打粉50g,攪拌平均。
藤椒腩肉
制造人:陳俊良
主料:
豬腩肉200克,青線椒100克,藤椒50克。
調料:
蔥油60克,鮮麻辣鮮露10克,高湯10克,藤椒油6克,生抽2克,鹽、雞精、味精各過量。
做法:
1、腩肉切片,洗凈血水,用衛生毛巾吸干水份,放入碗中;線椒切滾刀備用。
2、碗內加蛋清1個、生抽、鹽、雞精、味精和少許生粉,與腩肉拌勻上漿(生粉不克不及多)。
3、將腩肉入低油溫滑熟,撈出控油;取凈碗,下鮮麻辣鮮露、雞精、味精、藤椒油和高湯,加少許生粉,攪勻成芡汁備用。
4、另起鍋,下線椒煸香,入蔥油、藤椒略炒香,然后入腩肉,噴入芡汁,翻勻即可起鍋。
注:
豬腩肉,取五花肉下層肥瘦相間的肉,口感爽脆滑嫩。
古法椒麻滑嫩魚
制造人:北京辣一天川小館店長 李天琪
此菜中藤椒油包管了菜品口味清新,并且麻香濃郁綿長,比花椒油更香、更麻,也更生態。成菜湯色色澤金黃,椒麻味突出,非常濃郁。
主料:
選用精品龍利魚凈魚肉220克
輔料:
土豆粉200克,金針菇50克,青紅美人椒50克,鮮青花椒20克
調料:
鮮金湯300克,川鹽2克,味精5克,雞汁5克,三花淡奶10克,藤椒油20克。
做法:
1、將金針菇、青紅美人椒辨別焯水瀝干,裝盤備用。
2、龍利魚自然凍結,取凈魚片,加精鹽、味素、蛋清拌勻,停止腌制,最初參加生粉,外表封油,放入冰箱保鮮至多3小時(這樣運用效果最佳)。
3、取腌制好的魚片250克(腌制前凈魚肉為220克,腌制后魚肉為250克),坐水燒開,倒入魚片,煮熟撈出,備用。
4、鍋入熬制好的金湯,倒入魚片,調味,出鍋前參加三花淡奶,煮開后即可裝盤。
5、另起鍋,炒香青紅椒圈和鮮麻椒,然后放在菜肴外表即成。
鮮金湯:
原料:
A料(豆油500克,菜籽油250克,豬油100克)
蔬菜料包(香蔥50克,香芹20克,香菜20克,洋蔥100克,紅蘿卜20克,青椒1根)
野山椒30克,小米辣50克,大蔥100克,生姜50克,綠裕黃辣椒醬250克,鮮青花椒20克,黃姜粉5克,南瓜泥300克。
做法:
1、將A料混合燒熱,倒入大蔥、生姜炒至金黃色,下小米辣、野山椒,煸出香味,再倒入黃辣椒醬,炒出顏色。
2、倒入高湯10斤,煮5分鐘,參加蔬菜料包,再熬制15分鐘,最初參加南瓜泥,攪勻煮開后濾渣,即得鮮金湯。
備注:
炒香辛料時,留意火候調理,以防炒糊炒焦,影響湯品的色澤。
留意事項:
1、魚片改刀必然要厚薄平均。
2、上漿后需放入冰箱冷置半晌,目的是為了避免飛水時脫漿,招致魚片不敷滑嫩。
3、金湯需依照比例提早調制,出菜時留意相使用量。
4、淡奶和藤椒油出鍋前加,包管顏色金黃,以及補充菜品的藤椒風味。
花椒
本來這才是花椒
▼
外形:
葉子厚且卷,果實白色至棕白色
特性:
麻香兼具,能為菜品增香去異。
產地:
產地最廣,北至西南南部,西至西藏西北部,東至江浙,除了臺灣、海南和廣東外,簡直大局部省份皆有種植,其中以山西產的小椒、運城大紅袍;陜西產的韓城大紅袍、豆椒;四川產的漢源花椒、邪路花椒、金陽花椒、茂汶花椒等為佳。
上文已提到,如今常用的麻椒其實就是青花椒,而下文引見的花椒,是指棕白色花椒。
花椒雖然是川菜常用香料,不外產地卻是大江南北皆有種植,其中以東南出產的花椒質量最為上乘,有“韓城大紅袍花椒”、“運城大紅袍”等優秀種類,而四川本地的漢源花椒亦屬佳品。以褐白色的為上等花椒,褐黑色的次之;麻中帶有一股芬芳氣息的,為精良花椒,光有麻味而無香氣,則次品。
羅平徒弟引見道,花椒的葉子像托圓形葉子多,有7到9片,果實偏粽白色,代表為大紅袍,普通用來去除肉類的腥味和膻味,關于如今的江湖菜而言,麻味略顯缺乏。
劉顯春徒弟引見道:“后面也提到,鮮花椒制成的花椒油滋味純粹醇厚,而干花椒更多是打成花椒粉運用,如今的麻婆豆腐就是一個典型,外面就是加的花椒面和花椒油。”
陳俊良徒弟說:“花椒香味足且厚,麻味適中,并且保存工夫長;其使用很普遍,如紅燒、水煮、干煸等開鍋炒料時,都會用到它。”
【菜例】
海鮮小火鍋
制造人:長沙昆侖和府行政總廚 羅平
骨湯制造:
豬棒骨、牛棒骨各兩根洗凈敲破,老姜拍破,過水兩分鐘,洗凈血水后,下入冷水鍋中(水的用量是棒骨分量的4倍)煲三個小時,成底湯。
湯底制造:
鍋入500克菜籽油,再放入500克黃油,待黃油消融后,下干辣椒500克、干紅花椒300克,小火炸出香味后,再放入大蒜200克、姜片200克、大蔥100克爆香,下糍粑海椒和剁細的豆瓣醬各250克,小火炒3分鐘,然后放入熬好骨湯3升,下糖色100克、醪糟汁100克、三奈10克、桂皮20克、小茴香10克、草果五顆、香茅葉20克、公丁香8克,熬30分鐘,最初下鹽調味。
上菜:
取湯底250ml,入處置潔凈的青蝦仁1只、牛蹄筋2根、小魷魚半只、鵪鶉蛋2個、珊瑚菌1根,煮熟后出鍋裝盤,上菜時在海鹽上倒食用液體酒精,點火即成,視覺效果很棒。
辣子雞佐芒果蛋黃
制造人:長沙昆侖和府行政總廚 羅平
主料:
仔雞半只。
輔料:
干二荊條辣椒(原料體積的相等用量,比方一碼斗雞肉就配一碼斗的辣椒),蒜10克,熟芝麻3克。
調料:
淀粉5克,醬油8克,花椒粉、料酒、糖、鹽各3克,香油5克,食用油2000ml,花生油20克。
做法:
1、將雞洗凈,斬成2厘米的小塊,干辣椒節切三段備用。
2、雞塊放在碗中,加醬油、料酒、雞精、鹽、姜片、花椒粉,拌勻腌制20分鐘入味。
3、鍋中入油燒至6成熱,下雞塊炸至略黃色取出,再把油溫升到8成熱,復炸一下,使外表更金黃。
4、鍋入花生油燒熱,下姜蒜片爆香,隨后下辣椒段和麻椒,翻炒出麻辣香味。
5、然后下炸好的雞塊翻炒,最初下雞精、白糖、蔥段炒勻,撒入熟芝麻即可裝盤,用鮮芒果膠囊裝飾即可。
鮮芒果膠囊:
1、海藻膠5.5克加1000ml純潔水打勻,備用。
2、5.5克乳酸鈣加250ml鮮芒果泥打勻,備用。
3、將打好的芒果泥用擠袋擠在分子料理用的膠囊勺子里,然后悄悄放入海藻膠水里半晌,再撈出放入清水里,最初撈出放進蛋殼外面即可。
糖醋水片牛肉
制造人:成都蓉記香辣蟹廚師長 劉顯春
主料:
鹵牛腱肉150克,黃瓜絲100克。
輔料:
香芹花15克,小蔥白花10克,二荊條青椒圈15克,小米椒圈15克。
調料:
姜米8克,蒜米8克,糖水80克(用150克糖、500克水熬制而成),花椒面5克,紅油60克,細辣椒面20克,香醋20克,香油5克,雞汁8克,辣鮮露15克。
做法:
1、黃瓜絲切成2粗絲,擺入盤中墊底。
2、牛腱肉切片,擺在黃瓜絲上呈扇形。
3、輔料改刀好后,入調料,拌勻后淋在牛腱肉上,即成。
火辣兔丁
制造人:陳俊良
主料:
兔丁300克。
輔料:
桔餅1個。
調料:
干辣椒10克,紅花椒5克,芝麻5克,火辣干鍋醬8克,芝麻油2克,藤椒油2克,十三香1克。
做法:
1、將兔丁用溫水洗凈血水,入便宜鹵水中燒開,關火浸泡兩小時(可量制)。
2、鍋坐火寬油燒至七成油溫,下兔丁炸干水氣,撈出,把油溫降低至八成,下兔丁復炸一下,瀝油備用。
3、鍋留底油,入兔丁及一切調料,小火煸炒至香,淋芝麻油和藤椒油后即可出鍋。
便宜鹵水:
原料:
山柰5克,八角25克,桂皮15克,小茴香15克,草果15克,丁香15克,甘草15克,花椒20克,砂仁頭10克,草豆蔻5克,老姜100克,大蔥150克,紹酒100克,鹽過量,熱菜油20克,冰糖250克,高湯5000克。
做法:
這款鹵水做法較為復雜,用水略微浸泡一下各種香料,然后用紗布包裹,放入高湯鍋里,加小料、紹酒、鹽、冰糖和熱菜油調味增香,熬制半小時即成。
制造關鍵:
1、第一次炸時別炸得過干,不然復炸會易焦。
2、煸炒時要用小火,這樣才干煸香煸透。
3、桔餅的作用是切片后擺盤,搭配兔丁一同食用。
傳統川菜如何運用花椒?
▼
花椒入饌調味的歷史長遠,紅廚網記者理解到,在老的川菜菜譜中,就常有花椒的身影。可見,在傳統川菜里,花椒有著麻椒和藤椒無法比較的重要位置。
那么,花椒在傳統川菜中又是如何運用呢?
為此,紅廚網記者(hongchu66)還特別采訪了堅持發揚傳統川菜的鄧華東徒弟,請他為大家引見花椒在傳統川菜中的作用。
鄧華東徒弟引見道,過來的老菜譜中,用到的花椒皆指白色的干花椒,下品當屬大紅袍花椒。至于干青花椒(麻椒)、藤椒,在傳統川菜中簡直不會用到。
并且,由于過來制油技術的不成熟,以往花椒或是直接運用,或是汆水時添加,普通不會用于制造花椒油。
鄧華東徒弟表示,在傳統川菜中,花椒次要用在調制川菜中的“麻辣味”、“煳辣味”、“椒麻味”等味型。
“數百多年前,辣椒入川后,與花椒碰撞出火花,為川廚們提供了更好發揚花椒的(發揚)空間,可以更好地運用的花椒,而降生出的麻辣味,也為川菜帶來了愈加豐厚的味覺類型。”
其中,在“麻辣味”里,花椒就以添加麻味為主;而在“煳辣味”和“椒麻味”里,花椒的作用次要就是增香去異,是突出它的香,增麻反而是其次。因而在老菜譜里,必然會嚴厲控制花椒的用量,以防止麻味過重,影響口感。
他舉例道:“就像宮保雞丁,就要用到花椒、干辣椒,調出煳辣荔枝味,但次要是突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而非麻味和辣味;又比方熗蓮白,也是為了突出花椒的香氣。”
除了這三種典型味型,在傳統川菜中,花椒還會磨成面與鹽制成椒鹽味(此椒鹽是用經炒香、磨碎、過篩后的花椒末拌上炒好的鹽,兩者拌勻制造而成,非廣東用胡椒制造的椒鹽),這種椒鹽經常會用作香酥鴨、軟炸里脊等干煎、干炸菜品的干碟。
別的,花椒還會用于制造許多其它菜肴,比方四川鹽水毛豆等小吃、四川臘肉等腌臘制品和樟茶鴨、香酥鴨(腌制時用)等名菜,制造時,都會在預制、腌制進程中參加少許花椒,以到達增香去異的效果。
不只是川菜,其它諸多菜系也會用到花椒。
比方東南這個花椒的主產地,外地人只要在燉煮牛羊肉時才會放一點花椒,目的是去膻味,煮好后是吃不出麻味的。
據鄧華東徒弟引見,還有南京的鹽水鴨、江蘇的五香牛肉,都會用到花椒。但由于是為了取花椒的香味,用量并不多,所以成菜不會有重麻味。
最初,鄧華東徒弟也為大家帶來了兩道傳統經典川菜,這兩道菜品雖然都用到了花椒,不外卻有不一樣的味型,大家請看——
宮保雞丁
煳辣荔枝味
此菜就是突出了花椒和辣椒的“香”而非“麻”和“辣”,成菜鮮香細嫩,辣而不燥,略帶甜酸滋味,由于清代四川總督“宮保”(官名)所喜食而得名。
主料:
去骨雞腿肉四兩(200克)。
輔料:
鹽炒花生米二錢(10克),干紅辣椒一錢五分(7.5克),花椒約15粒,蔥粒三錢(15克),姜片、蒜片各一錢(各5克),菜籽油與熟豬油制成的混合油一兩(50克,兩種油用量各一半)
調料:
紅醬油四錢(20克),醋、白糖各三分(各1.5克),精鹽二分(1克),味精一分(0.5克),紹酒二錢(10克),濕淀粉五錢(25克),肉湯六錢(30克)。
做法:
1、將雞腿肉拍松,切成六分見方的丁,放入碗內,加精鹽、紅醬油(10克)、濕淀粉(20克)拌勻;干紅辣椒去籽,切成六分長的段;另取碗,入白糖、醋、紅醬油(10克)、味精、肉湯、濕淀粉(5克)、紹酒,調成芡汁。
2、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六成熱,先下干紅辣椒段炒香,炒成棕白色,再下花椒,放入雞丁炒散,參加姜、蒜翻炒兩下再投入蔥粒。迅速炒香姜、蔥、蒜后烹入芡汁,最初才參加花生米,顛翻幾下即可出鍋。
紅醬油:
是用紅糖、醬油、香料(桂皮、八角、草果等)混合熬制而成,呈紅棕色,味咸甜鮮香,烹調上普通用于提色、增香。普通的超市亦有出售成品,可直接購置。
椒麻雞片
椒麻味
此菜雞肉細嫩,椒麻味濃。
主料:
新穎雞脯肉(約四兩)。
輔料:
花椒四十粒。
調料:
醬油少許,精鹽五分(2.5克),蔥葉一兩五錢(55克),味精二分(1克),雞湯一兩(50克),芝麻油五錢(25克)。
做法:
1、雞脯肉洗凈,入湯鍋煮至剛熟撈起,自然放涼,瀝干水,斜片成雞片,堅持雞皮的完好,取三兩(150克)盛入盤中。
2、取干大紅袍花椒洗凈,去除外面的小籽(這樣與蔥白剁碎后就不會吃到花椒籽,影響口感),然后入水浸泡。泡軟后與蔥葉、精鹽一同剁碎,盛入碗內,加醬油、味精、芝麻油,再煮雞的雞湯,調成椒麻味汁,淋在雞片上即成。
從這幾道新老川菜中的花椒用量不好看出,在傳統川菜與如今的盛行川菜中,花椒的作用也由鄧華東徒弟所說的“增香去異”變成了“重麻增香”。
鄧華東徒弟說:“如今,麻辣味風行全國,所以花椒、麻椒、藤椒、包羅辣椒,用量都比以前多很多,目的就是調出重麻重辣的滋味,這也是市場趨向所決議的。”
“不外,濫用花椒、濫用辣椒卻是大忌。花椒天分就是麻的,但是少量運用的會招致麻味過重。當一桌子菜都是紅彤彤的、重麻重辣的,就缺乏以展示出花椒‘增香去異’的特點,也缺乏以展示川菜味型豐厚的特點。”
記者 | 司馬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