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發現后,巖米就因其外形、烹飪、口感與大米相近,而被當成是后者。其實,巖米不是米,可它偏偏又有“米中黃金”的稱號。這是為什么呢?上面,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一下——巖米。
巖米小檔案
▼
巖米,別名石草,次要生長在巖石縫隙內,周圍雨霧旋繞,終年受雨露滋養,呈黃綠色,幽香味濃郁,米香味略淡,故得名巖米。
在中國-尼泊爾接壤的洛子峰上生長著一種名為石草的陳舊孑遺植物,巖米就是這種植物的草籽,這也闡明了巖米的確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大米。
由于僅在山崖澗谷里生長,巖米曉得的人很少,直到1955年才被瑞士登山隊發現,不外產量仍然非常稀少。
名不虛傳的“米中黃金”
▼
作為純自然無凈化植物籽,巖米內含豐厚的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及鎂鐵鈣鉀等微量元素,其性甘平,氣息幽香,色澤黃綠,柔軟可口,特別是巖米中含有少量的黃銅類礦物質,還富含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有明顯作用的蘆丁。由于產量稀少,巖米僅在北京、大連等地銷售,市場售價為200多元一斤。
無論是養分成效,還是市場價錢,都讓巖米不虧“米中黃金”的稱號。
多與貴價食材搭配
▼
雖然巖米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大米,不外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其位置。巖米在烹飪里,盛行與遼參、鮑魚、龍蝦等高檔食材搭配入菜。諸如巖米遼參、巖米燉鮮鮑、巖米燉血燕、巖米配海虎翅、巖米配雪蛤、特征巖米雞汁粥等,都是很受歡送的菜式。
在做法上,巖米與普通大米并無太多區別,只需2-3滴食用油攪拌平均后,入清水停止蒸或燜熟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巖米非常“吃水”,所以蒸制時應多加清水,1斤巖米最少要添3斤水。
蒸好的巖米顆粒豐滿,質地稀薄、爽滑,入口即化;煮熟的巖米異樣別具風情,柔軟卻又有韌勁,口感非常豐厚。
也有不少徒弟喜歡將煮制好的巖米,與各種肉類和高湯搭配一同烹飪。假如你不細細咀嚼,而是將巖米連同湯汁一并吞下肚,巖米表層的膠質與細膩軟滑的覺得,又有點像吃西米露。
巖米吸收了高湯的甜味,卻并沒有完全蓋過自身與生俱來的雨露幽香,反而被湯汁中海鮮和肉汁的鮮美帶動出來。
最初,為大家引見幾道巖米熱賣菜式,一共大家參考。
巖米燉遼參
資料:
巖米,遼參,濃湯,食鹽,雞精。
做法:
1、發好的遼參提早用濃湯煨入味備用。
2、鍋入濃湯100克,下入蒸好的巖米。
3、100克煮沸,下入遼參1只,調入鹽和雞精,中火持續煮約2分鐘即可出鍋。
金湯巖米煮鮮鮑
資料:
巖米、南瓜、桃膠、高湯。
做法:
1、巖米50-70g擺布,冷水略微泡5分鐘。
2、南瓜200-210g擺布,切片備用。
3、將桃膠泡發,5g泡發好的桃膠水煮20分鐘備用。
4、南瓜切片,上蒸籠。水燒開后整5~10分鐘擺布。軟熟即可。
5、將南瓜隔網壓成泥。
6、參加高湯,鹽煮成濃稠金湯即可。
7、巖米加水煮5-10分鐘。撒點鹽調味水收干成稀薄狀即可。
巖米燉龍蝦仔
資料:
巖米、龍蝦仔、濃湯、鹽、雞精、白糖。
做法:
1、用蝦頭和蝦尾、尾入200克清水燒開,留煮好的湯運用。
2、用原先留好的湯,先下入龍蝦仔小火浸熟,再下入蒸好的巖米100克煮沸。
3、調入調料品,持續煮約3分鐘即可。
巖米麻皮乳豬堡
原料:
巖米4兩、麻皮乳豬件10件、水晶鍋巴10件。
調料:
蠔油6克、麻油2克、生抽3克、老抽1克、胡椒粉2克、千島沙拉醬30克。
制法:
1、將巖米洗凈,參加調味(除千島沙拉醬外)蒸煮成飯,分紅10個飯團。
2、水晶鍋巴用油炸熟,卷成“U”形。
3、在“U”形鍋巴中裝入飯團,裱上3克千島沙拉醬,最初蓋上麻皮乳豬件即可。
你有做過巖米嗎?
歡送留言分享其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