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味,就是指從秋天開端,將肉類以鹽漬之,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臘味”一詞,泛指一切經過臘制的肉食,在廣東地域罕見的有臘腸、臘肉、臘雞、臘鴨、臘魚、臘乳鴿、臘田鼠、臘鴨腎等。明天紅廚網就和大家聊聊臘味,請往下看。
臘雞
臘乳鴿
臘田鼠
臘魚
臘鴨
臘鴨腎
而更有一些廣東以外的地域或多數民族地域,會呈現臘野豬頭、臘野豬蹄、臘乳豬等野生植物的臘制品。
臘野豬頭
臘野豬蹄
臘乳豬
臘味是中國官方喜歡的傳統食品之一,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很多地域都有制造臘味的習氣,比擬為人所知的有廣式臘味、鄂式臘味、蘇式臘味、川式臘味、湖南臘味等等,不外本文以側重廣式臘味為主。
臘肉的分類
▼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品種紛呈,同一種類,又因產地,加工辦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征。
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種類。著名的種類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
廣式臘肉
以臘腩條最出名,是以豬的肋條肉為原料經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厲、制造精密、色澤金黃、條形劃一、芳香醇厚、甘香爽口等特點。
湖南臘肉
亦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合的寧香豬為原料,經切條、配制輔料,腌漬、洗鹽、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咸淡適口、熏香濃郁、食之不膩。
四川臘肉
是將肉切成5cm寬的條狀,再經腌漬、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滋味鮮美、養分豐厚等特點。
此外,河南的蝴蝶臘豬頭,湖北的臘豬頭、臘雞、臘魚、臘鴨,廣西的臘豬肝,陜西的臘羊肉、臘驢肉,山西長治的臘驢肉,甘肅的臘牛肉等。
湖南臘肉
川式臘腸
臘味為何要從秋天開端制造?
“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置辦法,是指把肉類以鹽或醬腌漬后,再放于通風處風干,而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時的天氣云量較少且枯燥,東南季候風開端盛行,肉類不易蛻變且蚊蟲不多,最合適風干制造臘味。
由于華南地域濕潤暖和,缺乏風干的自然條件,因而也有以太陽曬干的辦法制造臘味,不外放在戶外干制比擬容易招來蟲子,衛生條件較難包管,因而,也有運用專門的烘焙室來干制或熏制的。
煙熏臘肉
臘味的挑選與保管
▼
優質臘味看上去色澤鮮明、有光澤,肉質呈鮮白色或暗白色,脂肪呈通明或乳白色,肉質干爽,結實致密,堅韌而有彈性,指壓后無分明凹痕,聞起來有臘味固有的香味。
三招分辨出臘味的優劣
一看:優質的臘味不管是包裝的還是散裝的,均有分明的商標、品名、產地、消費日期等標簽內容,產品色澤光潤、呈自然白色或棗白色。劣質臘味普通無標簽內容或模糊不清,色澤灰暗、呈“人工大白色”(運用工業色素),大小不一。
二摸:優質臘味手感干爽、腸衣緊貼、彎曲后有彈性、切面肉質潤滑無洞、質感好。劣質臘味手摸潮濕、質感浮松、衣肉別離、容易彎曲、受濕會變軟發霉、切面肉質松懈、有較大空泛。
三聞:優質臘味切面香氣濃郁、肉香味突出、有激烈廣式臘味固有的糖、酒等香味。劣質臘味切面無酒香味和鮮肉味,有的還分發出新鮮味和酸味,或有分明化學試劑的氣息。
保管
臘肉作為肉制品,并非持久不壞,冬至當前,大寒以前制造的臘肉保管得最久且不易變味。臘肉在常溫下保管,農歷三月以前滋味是最正宗的時分,隨著氣溫的降低,臘肉雖然肉質不變,但味會變得刺喉。所以農歷三月當前,臘肉就不克不及在常溫下保管了。最好的保管方法就是將臘肉洗凈,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這樣就可以持久保管,即便三年五年也不會變味。
臘肉不宜放置過長工夫
普通夏季溫度較低、濕度也不大,假如計劃兩星期內吃完,而室內氣溫又低于攝氏20度、濕度低于60%,便可以不必放進冰箱,只需放在通風、陰涼的中央便可。假如需求長工夫保管,可先將臘味進一步烤干、曬干,用保鮮袋按一次食用份量封裝,放于冰箱冷凍室內貯存,普通可寄存六個月。由于臘肉需求枯燥的環境,因而不合適在冰箱冷藏室中保管。
1、長工夫保管的臘肉上會寄生一種肉毒桿菌,它的芽苞對低溫高壓和強酸的耐力很強,極易經過胃腸黏膜進入人體,僅數小時或一兩天就會惹起中毒。
2、有較嚴重的哈喇味和嚴重變色的臘肉不克不及食用。
3、質量好的臘肉,皮色金黃有光澤,瘦肉蒼白,肥肉淡黃,有臘制品的特殊香味。
湖南臘肉的制造
▼
資料:
原料:豬肉(肥瘦相間的,最好是五花帶皮肉)5千克。
調料:白酒50克,鹽150克,花椒25克,白砂糖50克。
制造:
1、先將豬肉皮上殘存的毛用刀刮潔凈,切成3厘米寬的長條,用竹簽扎些小眼,以利于進味。
2、凈鍋上火,下入花椒,小火干炒至熱,再下入鹽炒燙,倒出晾涼。
3、將豬肉用花椒、鹽、白糖揉搓,放在陶器盆內或搪瓷盆內,皮向下,肉向上,最上一層皮向上,用重物壓上。
4、冬春季兩天翻一次,腌約5天取出;春季放在涼快之處,每天倒翻一至兩次,腌約2天取出。
5、用凈布抹干水分,用麻繩穿在一端皮上,掛于通風高處,晾到半干;再放入熏柜內,熏兩三天,半途挪動一次。
6、使煙全部熏上臘肉(表層發黑),肉質呈金黃色時,取掛于通風之處即成。
合格臘肉的規范:
色金黃紅亮,煙熏味香,咸鮮不敗,肥而不膩,鮮美異常。
湖南臘肉的制造要訣:
1、豬肉宜選皮落肥瘦相連的后腿肉或五花三層肉,這樣的肉不只成品顏色有層次感,次要的是在熏制時瘦肉易變干,而五花三層肉中的肥肉會使相鄰層次間的瘦肉滲入油脂,削弱熏干力度,不易使成品變硬。
2、熏料上若加鮮桔皮少許,熏肉的進程中鮮桔皮的水分會分發,進而一同熏入肉中,臘肉香味愈加濃郁。
3、按下面比例的肉熏制時,需配松柏木屑、干果殼各55克作熏料增香。
四川臘肉的制造
▼
資料:
豬肉5000克,精鹽200克,五香粉30克,料酒100克,白糖50克,松柏未5oo克。
制造:
1、選用鮮豬肉,切成30厘米長、5厘米寬、重500克 擺布的肉條,然后用竹簽在肉上扎滿小眼,以利入味。
2、將鍋置火上,把鹽炒熱,然后倒出與五香粉拌勻,晾涼后參加料酒、白糖拌勻,平均地擦在肉及肉皮上,然后皮朝下,肉朝上,碼放在缸內,最上一層要皮朝上,肉朝下碼放。腌7天擺布,兩頭翻缸一次,以利入味及排出腥味。
3、把腌好的肉取出,用溫水清洗潔凈,然后用麻繩穿上,掛于通風處晾干水分。
4、用一大鐵鍋,放上松柏未,下面再放上篦子,肉置其上,蓋嚴鍋蓋,上火熏制;上色后取出,掛在通風之處,晾到水分干時即成臘肉。
5、食用時,將臘肉用明火燒皮,至起油泡后,用溫水刮洗,去掉黑皮及灰上。要用溫水清洗一遍,上籠蒸熟,取出切片即可。
關鍵:
1、腌肉時要掌握精確工夫,夏季略長,需10天擺布,冬季略短,需5天擺布。
2、熏制時,工夫需15分鐘擺布,不成過長,不然顏色過深,影響美不雅。
風味特點:
1、肉質紅亮,咸鮮過度,并具煙香之味。酒飯均宜。
2、此肉除單食以外,如加青蒜、蒜苔、豆鼓等菜同炒,風味最佳。
廣式臘味的罕見種類
▼
一、臘腸
廣式臘腸有多種口味和種類,如傳統汾酒白糖味的、生抽味的、黑椒味的;種類有全瘦的、半肥瘦的、鴨潤腸(鴨肝)、金銀腸(傳統臘腸里塞入咸蛋黃)等等。
全瘦臘腸
半肥瘦臘腸
鴨潤腸
金銀腸
廣式臘腸的制造
(以玫瑰豬肉腸為例)
▼
資料:
原料:豬腿或豬臀肉7斤,豬背肥膘肉3斤,腸衣、麻繩各預備幾米。
調料:鹽20克、糖130克、味精150克、玫瑰露20克。
制造:
1、把肥肉切成小四方丁,用50度溫水漂洗后,去浮油、污物,然后濾水,共漂洗兩次。
2、把瘦肉用絞肉機攪爛,倒出。
3、把兩者混和,參加調料拌勻,腌制30分鐘。
4、把腸衣洗凈,用玫瑰露浸泡半晌,套在灌嘴上,使肉餡平均地灌入腸衣中,然后用手重輕地把豬肉丁推進腸衣里,要掌握松緊水平,不克不及過緊或過松。
5、灌好后用綿線把腸衣扎成本人喜歡的長短度,然后用針扎刺肉腸,掃除外部空氣,再用玫瑰露抹潔凈肉腸外表的污物,拿到透風透氣的中央晾曬,大約7—10天就能晾曬干爽。
二、臘肉
廣式臘肉的特點是,出于保管的目的,臘肉的制造都會經過腌制和應用枯燥天氣讓其自然風干兩個步驟,由于在調味上運用了酒和糖,并加用醬油,所以廣式臘肉比起其它地域如四川、湖南等地域的臘肉更傾向于甜味,并且帶有酒香味。別的,由于廣式臘肉是直接晾干而非烤干或熏干,故不會帶有湖南臘肉那種共同的煙熏味。
廣式臘肉的制造
▼
資料:
原料:帶皮五花肉5斤。
調料:鹽、糖、生抽、老抽、汾酒各二兩。
制造:
1、把五花肉洗凈,切成厚約3厘米、寬約10厘米、長約30厘米的肉條,放進盆子里,然后加進一切調料拌勻,時期要不時用手揉搓肉條以讓肉條充份吸收調料,腌制一天就可以預備晾曬(要隔一段工夫就把肉條翻一下身)。
2、用錐子在肉皮上扎一個小孔,穿上麻繩,然后綁在竹竿上,放到陽光能曬到的通風處讓其自然風干即可。
小提示:
1、晾曬時最好放一個盆子在肉條底下,以防汁液把空中弄臟。
2、防止置于太陽底下暴曬,暴曬會令肉內的油份少量析出,從而招致臘肉容易帶上油脂氧化的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