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即使是復雜的臘制食材,也是天涯海角各有不同,各有特征。而明天,紅廚網要為大家引見的是安徽名食材——刀板香,大家請看~
刀板香小檔案
▼
刀板香,其意在刀板留香。
相傳,明代停息倭寇之亂的大罪人胡宗憲,有次去到安徽問政山訪問多年未見的恩師。為招待愛徒,師母將家中腌制的腌豬肉平鋪于山筍下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切成薄片,與刀板一同端上桌。
胡宗憲吃后,胃口大開,而用來盛菜的那塊刀板上居然還留有鮮香,故將此菜命名為“刀板香”。自此,徽州刀板香名滿天下,名字也不斷沿用至今。
刀板香的制造進程
▼
作為安徽有名的腌制食材,刀板香在中國臘肉食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聲名。
要說起來,刀板香的制造進程并不復雜,新穎豬肉先用先鹽腌,再暴曬,激起肉體的香味后風干即成。
而縱不雅刀板香的制造,關鍵有四:
一、選料
徽州所產的黑豬、藍田花豬、甚至農家自家所養的土豬,都是徽州刀板香的豬肉食材的來源,次要是由于這些豬皆是吃五谷雜糧長大,其肉質是城市里所圈養的吃飼料的豬無法比擬的,自然無公害,并且鮮味物質倍增。
二、部位
在腌制豬肉時選用的是五花肉,即肥瘦適中、層次清楚的肉,選用五花肉才干到達熟而不爛、易于食用、唇齒留香的效果。
三、曬制
腌制豬肉時最重要的環節是“曬”,工夫很有考究,普通選擇在春節前后陰沉的日子,將腌制中的豬肉放于室外,經過太陽的暴曬后,白花花的肉漸漸泛黃、出油。
到了春天柳葉發芽時,就移回室內,由穿堂風吹著,再次漸漸地風干,此舉既將豬肉內的水分迅速蒸發風干,又將豬肉的咸鮮香味進一步突出。
四、盛器
要想真正做到刀板留香,用來改刀和盛放的刀板資料就尤為關鍵。
正宗的刀板香,通常選用香樟木制成的刀板盛放。這是由于香樟木自帶濃郁的香味,常被用來制成家具和裝飾品。香樟木板清洗潔凈晾干后可以循環運用,不只不會有蟲子或發霉,并且氣息芬芳,聞之沁人心脾使人肉體沉悶。
將香樟木在容器內蒸燜時,會將香氣混合到蒸氣中沁在肉上,使肉有了香樟的氣味,也帶走了咸肉的清淡,做到真正的“刀板留香”。
刀板香的烹飪
▼
刀板肉清蒸最佳,洗凈后蒸30分鐘,改刀成片,重新碼放在刀板上,再輔以佐料蒸25分鐘,便可成菜。經菜板吸油增香后的刀板肉色澤光亮,不柴不膩,豐郁的肉香在唇齒間浮動,無比鮮香。
刀板香的制造
至于佐料的選擇,多以歙縣問政山所產的問政山筍為佳。
作為刀板香的“主角”,問政山筍的筍肉質白、質地脆、嫩微甜,還有一股自然的冰幽香氣,并且鮮筍自身具有吸油的效果,可以很好地降低五花肉帶來的清淡感,同時淡淡的筍子香味也使得徽州刀板香這道菜的香氣愈加富郁,吸飽肉汁后甚至比肉更鮮。
最初,為大家帶來數道刀板香制成的特征菜,以供大家參考。
刀板香焗地瓜
這是一款改進土菜。采用廣東啫啫焗的辦法烹調地瓜,用刀板香增香,菜肴本錢低,口味卻十分棒。
原料:
黃瓤地瓜400克,刀板香100克,青、紅椒圈各15克。
調料:
蒜子50克,干蔥頭塊30克,三合油300克,色拉油800克(約耗40克),特制醬料(沙茶醬30克,海鮮醬、蠔油各10克)。
制造:
1、地瓜去皮,切成麻將塊,入燒至五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半分鐘,撈出控油。
2、刀板香蒸熟,取出切成厚0.5厘米的片。
3、沙鍋內放入蒜子和干蔥頭墊底,然后將地瓜塊擺放好,澆入特制醬料和三合油,擺放刀板香,蓋上蓋子上火焗8分鐘,出鍋撒入青、紅椒圈裝點,蓋上蓋子上桌。
三合油:
煉香的雞油、蔥油、煉熟的菜子油各500克放入鍋內,小火燒至三四成熱時,放入蔥段200克,小火熬出香味即可。
黃山刀板香
原料:
筍干(玉蘭片)500克,刀板香300克,豬手300克
輔料:
雞精、東古醬油、海天老抽、雞汁、味精各過量
制造:
1、筍干用冷水漲發一天后,沖洗潔凈。
2、將處置后的筍干改刀成7公分長、寬度1.2公分擺布大小;將刀板香改刀成片。
3、將切好的筍段、刀板香和豬手一同放入鍋中熬制,參加調料,熬制2小時。
4、將筍段撈出裝盤,放上刀板香片即可。
鄉村四缸菜
原料:
刀板香150克,小河魚干150克,咸芥菜絲150克,嫩筍150克,玉米餅8張,毛豆、紅椒條各過量,小蔥段、姜片、干辣椒、鹽、白糖、菜籽油、白酒、醬油、香醋各過量。
制法:
1、將刀板香洗凈,切片,蒸熟待用。
2、小河魚干入熱菜籽油中炸香待用。
3、另起油鍋,下炸好的小河魚干,烹白酒,加小蔥段、姜片翻勻,加鹽、白糖、少許清水㸆至入味待用。
4、咸芥菜絲用水漂去局部咸味待用。
5、鍋入油燒熱,下小蔥段、姜片、干辣椒段煸香,放入咸芥菜絲、焯水毛豆炒香待用。
6、將嫩筍洗凈,改刀成條,飛水,入熱油鍋煸香,加鹽、白糖、醬油調味,撒紅椒條,加過量清水燜熟,點香醋待用。
7、將以上四種菜品辨別盛入小缸中,配烙香的玉米餅上桌即可。
注:一切圖片來源網絡。